275.黄豆的吃法
看见小香猪的《寻豆花粉丝记》,想咱中国人把黄豆也算吃出了花来,不如总结一下,看看咱们都是怎么把豆子吃下去的。
大夏天最喜欢路边的烧烤配啤酒,坐下来总是先点花生毛豆,甚至都简称“花毛”。这毛豆是刚长饱满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黄豆,采摘下来煮食,简单、粗暴、好吃。
到了冬天没有毛豆了,把干豆子泡一泡,煮熟了拌凉菜吃,总是最先被吃完的那一种。煮豆子应该也是最古老的吃法了吧。
如果把豆子泡上点水,再给一个适当的温度,没多久就会生出豆芽来。辣椒炒豆芽,甚至都不要什么配菜,光豆芽已经非常好吃了。
现在有了豆浆机,把干豆子也好,湿豆子也好,放进去,按下电源之后可以安心烤面包、煎鸡蛋。烤好、煎熟之后,豆浆也打好了,香喷喷的早饭就可以上桌了。
大豆经过烘烤之后,粉碎成豆粉。大豆粉不仅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还具有抗衰老、健脑等保健功效,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
豆浆煮好,如果冲入凝固剂就成了豆花,也叫豆腐脑。豆腐脑浇上卤汁,配上油条,就不能再说下去了,否则口水要流出来。
豆花捞出来固定成型,就做成豆腐,这简直是开创出一片新天地。豆腐可以直接吃,可以炖着吃,可以拌着吃,可以炒着吃,可以炸着吃,可以腌着吃……怎么都能吃。
根据点豆腐的凝固剂不同,豆腐又分为北豆腐和南豆腐。北豆腐是用卤水点浆成型做出来的,南豆腐是用石膏点浆成型做出来的。北豆腐硬,口感好,适合做豆腐干、炸豆腐;南豆腐细腻柔嫩,适合炖汤。
小时候过年的豆腐都要炸一部分豆腐片,盐一部分咸豆腐,还要留一部分吃烩菜的白豆腐。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做好的豆腐没顾上收进屋里,在外面给冻了。那一年吃的豆腐都稀松的,感觉不好吃。后来才知道东北人专爱吃冻豆腐。冻过的豆腐会有很多气孔,更容易吸汤入味,炖菜吃、火锅吃,太好吃了。
翩上小学的时候,某天中午去接娃,启迪妈妈提着馒头也来接娃,说:“炒了菜、炖了汤,主食就吃馒头吧,配上腐乳,特别好吃。”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接完娃,我俩也去买了馒头和腐乳,绝配。
豆腐乳也有不同的种类,有红腐乳、青腐乳、白腐乳、酱腐乳、花色腐乳等品种,流行于不同的地区。我们常吃六必居和王致和,上次看醉江南老师的日课知道在江南流行糟方腐乳,是加了糯米酒糟制成的。
小时候,老家里也用白豆腐腌成臭豆腐,裹着馒头吃,特别过瘾。后来都不做了。某次在饭店吃到裹着臭豆腐的炸馒头片,特别好吃。
去长沙上学的时候,大街上所处可见卖老臭干子的,就是著名的长沙臭豆腐。真的是“闻着臭”,以至于不敢尝试去吃。刘同学带着我去某家正宗臭豆腐店,安坐之后,买了两份臭豆腐,让我必须吃一下。长沙人必须为自己的臭豆腐正名,一吃之后,果然“吃着香”。一份香辣爽口的臭豆腐之后,直接灵魂卖给长沙。
安徽吃毛豆腐,扬州就文气一些,吃文思豆腐,广东有客家酿豆腐,贵州有豆腐圆子、豆花面、豆花粉,重庆有豆花鱼,四川有豆花饭,云南有烤豆腐……豆腐大概是各地餐饮界的共同语言。
去年腊月,疫情放开,百废待兴,孩子姥姥连续好几天起早贪黑去排队做各种小吃,其中就有豆皮。可惜我没跟着去做,不知道是怎么做成的。干豆皮用水浸泡一下,很快涨起来,炖菜吃,百吃不厌。
和豆皮相似的还有腐竹,上海的素鸡、素鸭、江西的千张、江苏的百叶等,叫法不同,做法也不尽相同,却都是豆子的变形。
除了直接吃的,黄豆还可以做豆豉、酱油等调味品,还可以榨油。真是无处不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