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县委县政府组织了康庄战役纪念活动。在展馆介绍到1000多名富平子弟积极参加到西藏平叛和中印反击战中,金戈铁马,壮怀激烈,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与凶恶的敌人斗争,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雪域壮歌。前几天入户我走访的一家贫困户就是这批子弟兵中的一户革命家属。
刘集镇双胜村东王组,穿过年久失修的门房,60岁的王双喜把我们让到后面的平房里,热情地给我们倒茶喝,转到十一点多也有些乏渴,就坐下来边喝边聊。
这是一座典型的九十年代的楼板房,客厅比较大,墙上挂了很多年画,从“伟大领袖毛主席”,骑马的开国十大元帅图,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习近平大阅兵,到习近平夫妇出访合影。底下兼做墙围的是挂历拆开的图画。靠墙半圈摆满了电磁灶锅碗瓢盆等厨具和米面油等食材。一只红漆柜子上放着一台康佳平板电视。79岁的老母亲惠青云手拄着手杖,头上顶着一方蓝色手帕,“帕帕头上带”下面是一张布满皱纹岁月沧桑的脸。看得出他们住的挺紧张,连个像样的厨房也没有,听说他们拟订签订协议,搬迁到100平方米的集中搬迁点,还有些顾虑。
王双喜边烫茶边给我们介绍,他家里种了18亩地,养了些羊。日子过得清苦,24岁的儿子在外打工,女儿大专已经到实习阶段,听他说是咸阳的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是我们通信运营商的对口院校,我就留了电话,打算随后协助就业岗位。
说到家里人,他自豪地讲起父亲,老父亲刚去世三年多,是参加1962年西藏平叛和中印反击战的士兵,背部被子弹击中过,复原后,默默无闻地回家种地。双喜母亲给我们说,活着的老兵国家现在有补贴政策,老伴死了,啥都没有,仅前一阵有战友送来一本书,她经常翻看。我拿来老太太递给我的书,《雪域壮歌》,陆军第十一师富平籍战士雪域平叛对印作战暨建设西域风采,是富平人惠志刚编写的。上面名册里双喜的父亲刘集双王村王炳乾赫然在列。书里面提供了盖着富平武装部红印章的移交这批新兵的资料,0031部队2支队,1115人。欣慰的事,老太太识字,经常翻看这本书,算是告慰丈夫为国奉献的英灵。
就这样一个为国家做过贡献的家庭,过着贫苦的生活,依然乐观,积极面对,感谢国家给予的帮助和支持,他们一定会走出贫困。我只盼望老太太能早日住上新房,过几天舒心的日子,默默地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