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她的悠久与厚重在一条条街巷中深酿,在一座座古建中承载,在一个个故事中流传。
古城,古巷,古街,古名,古典……几千年的底蕴托起这座城市的风姿。
有一条街道叫迎春街,以花为名,别具一格。她不古老,也没故事。
我的家就在这里。
迎春街,位于尧都区平阳广场东侧 830米,街龄只有四十多年。
资料记载,迎春街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分三段建设开通,即迎春北街、迎春中街、迎春南街。三段各自独立,又南北贯通,全街北起临汾火车站,南至五一东路,全长2460米,为区域内重要的南北交通枢纽之一。
一,迎春北街
迎春北街北起临汾火车站,南至解放东路,全长760米,1988年前为挂家庄村弯曲小路,1988年由临汾市城乡建设环保委员会组织实施,拓宽改造成沥青路面,宽16米,2003年实施翻修,沥青路面,2010年4月至5月由临汾市住建局实施改造,增加非机动车车道功能,路面拓宽至32米,其中,机动车路宽16.6米,沥青路面,两侧隔离带宽各1.4米,非机动车道各宽3.6米,水泥路面,人行道平均宽度2.7米,花岗岩铺装。
迎春北街因为有临汾火车站的存在,嵌入每一个临汾人的记忆深处 ,在2014年临汾西站开通之前,这里几乎就是临汾市的大门,东西南北,做生意,走亲戚,旅游,上学……这里迎来送往,人声鼎沸,车水马龙,成为整个城区最喧闹的地方,据当时工作人员记录,曾经一天发送旅客量最高达到16800人次,迎春北街承载的人流量可想而知,这也成就了迎春北街大大小小的小吃饭店,旅馆住宿。
那咣当咣当的绿皮车,咔嚓作响的人工剪票钳,车站上方红彤彤的临汾二字。无论你奔赴远方 还是归乡思亲,临汾火车站,都承载了太多人的记忆和故事。
2014年,随着临汾西站的建设和高铁的发展,火车站客流量逐年递减,迎春北街慢慢没有了往日的拥堵喧闹,仍不时会看到的三三两两人群和偌大的行李箱,火车站那巨大的钟表在不紧不慢的转圈,提示着我们生活有快有慢,各有所好。
迎春北街是以挂甲庄小路改建扩建而成,据说挂甲庄得名于李自成造反起义时,他在临汾城下遭遇阻碍,为了了解守敌布防,登上土坛,却被城里飞出一支利箭射中了他的左眼。李自成便卸盔挂甲,率兵离开,最终在挂过盔甲的地方有了住户和村落,村名便叫挂甲庄。现在这里有挂甲庄社区和挂甲庄路。
2000年8月23日,临汾市银河超市在迎春北街正式开业,成为临汾市首家大型公共仓储超市。迎春北街见证了银河超市的繁华和衰落。
路两边是美丽的法桐树,粗壮高大,遮天蔽日,那树冠合拢延伸的弧度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迎春中街
迎春中街是整个迎春街较早开通的路段。
迎春中街,北起解放东路,南至东关街口,全长450米,1983年在原东关东城壕沟基址上垫基修筑成土路面,宽16米,1984年铺压成砂砾,1986年改造成沥青路面,1992年进行一次拓宽改造,2005年5月至9月实施翻修改造,行车道扩至16米,沥青混凝土路面,2009年随同迎春街改造为三幅式结构,道路扩至26米宽,行车道16米,沥青砼路面,非机动车路面宽3至4米,水泥路面,人行道花岗岩铺设,2020年,解放东路立交桥建设期间,迎春中街迎来了最大规模的拆迁改造,街面更加开阔。街面商铺拆除近三分之二,路北西侧临汾市供销社街面楼和路南东侧十字口土产家属楼被拆除。
迎春中街的标志性建筑当属临汾六中,这座学校始建于1982年,有初中部和高中部,2010年学校改制,高中部与新二中合并,临汾六中规模缩小,保留了初中部,2019年10月,东关小学与六中初中部合并,成为全日制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几十年来,临汾六中为尧都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每天放学上学的时段,街上那些脚步匆匆而青春飞扬的身姿,给迎春中街增添了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因六中的存在,街面商铺以文具书店、小吃快餐为主。
1999年,我在这座城市的这条街道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重要的23年,孩子们在这里成长,我们全家与迎春中街有了最深刻的链接,
我记得迎春中街北口的四个角 ,曾经就有三个银行同时存在,交通银行 、农业银行 、工商银行,随着街道发展和拆建,三个银行都相后迁移 ,现在迎春中街设有尧都区农商行和邮政储蓄银行。
上世纪九十年代,临汾中街建有比较大型的建材市场,五金板材,油漆电料,应有尽有,后来建材市场统一集中到南城的神州市场和普国城。这里建起了临街楼,在临汾市万家福超市鼎盛时期,这里成为 万家福超市家和分店,规模宏大,生意繁荣,成为迎春中街第二大地标建筑, 2019年左右,随着市场发展风云变幻,家和超市规模缩小直至消亡,后来超市几经易主更名,现已成为大丰超市,给附近居民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2020年 解放东路立交桥的建设,带给了迎春中街脱胎换骨的改变,我亲眼目睹环绕我家小区的三栋楼夷为平地,北侧的原临汾市工商局办公楼和农机公司招待所大楼,西侧临街的临汾市供销社楼,先后夷为平地。我们小区意外临街,我切身感受到临街楼极目远眺的心旷神怡,亲眼看着立交桥在我眼前日新月异,横空而起,
2021年8月16日, 解放东路立交桥建成通车,迎春中街也随之更加洋气起来,桥上桥下,四通八达,霓虹闪烁 ,车流如链。
迎春中街的绿化树以柿子树和槐树为主。
三 、迎春南街
迎春南街,北起东关街,南接五一东路,长1250米,1987年前,北段为水门街居民区,南段为城郊耕地,1988年,由临汾市建委组织实施迎春南北街贯通工程,3月拆迁,5月开工,9月竣工,行车道宽15米,沥青砼路面,两边各增设4米宽非机动车道,三幅式结构,水泥砼路面。
迎春南街是迎春街三段中最长的一段,相对迎春北街和中街,这里相对更安静平和一些,居民居住以平房小院为主。
迎春南街南北距离较长,平房院落居多,东西两边有不少的胡同和街巷,东向除了乡贤路等辅路小巷以外,先后与东西向主路贡院街、煤化巷交叉贯通,西向自北而南分别有水门西巷、九中路、长胡同、新建巷等,一直向南与五一路贯通。
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临汾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总公司以10万元购土地25亩。在迎春南街南段东侧新建市区第一个商品房项目,开发新村住宅小区,开启临汾市区商品房建设历史,至1987年建成投付14幢楼房,计2.78万平方米,全部为砖混结构,共315套。均价为每平米240元。当时能住在开发新村,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
而今,迎春南街也相后建有不少高层住宅楼,居民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迎春南街两边绿化树以国槐为主 。
2018年以来,随着尧都区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规划重点工程迎春街南延开发建设提上日程 迎春街南延北起五一路,南至南外环,全长2100米左右。她的建成,将谱写迎春街新的篇章。
爱一座城,因为尧都区是我的第二故乡。
爱一条街,因为迎春街是我心中永远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