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摄影人秦小平朋友圈展示尧头窑图片,今天刚好有空走一回。
一个多小时赶到澄城县,品味正宗的“澄城水盆”,然后往西,导航路标指引,半个小时就到了目的地。
新修的停车场旁边,很多古窑形状的展馆正在加紧建设。这里主要是黄土台塬地貌,居民也是靠着塬一层层开拓出窑洞居住,旅游线路就是绕着塬边顺势修了上下两层道路,上面是进入通道,下面是出路。
总体看来,尧头窑遗址景区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主景区保存完好,没有人为痕迹。只是路好一些,想想七年前,搞摄影的焦景泉老师冬天拍尧头雪景都崴了脚,说是抢救性拍摄,怕景区开发给破坏了,看来有些过虑了。就连野草闲花也是自由开放,相得益彰,秋天的紫菀铺满地,酸枣树仙人掌长在路旁,别具特色。二是修旧如旧。沿路的尧头老街、南关老街、银行、财神庙、车马店、作坊和祠堂等都是在原貌原址原物上古色古香地修建。三是现代开发和以前商业遗迹依势而建,例如,美食节上面的进入通道广场利用考古开挖的元代窑,做成上透明地板,下面与出路通道相接,游客游完刚好就餐,参观照片和展品。美食街是以前清代的瓷器交易集散地“家瓷圪崂”改造而成,和以前的青砖窑结合在一起,独居匠心。四是文化元素渗透。利用摄影和作坊,展示陶瓷砂锅等器皿的制作工艺和过程,鲜活的瞬间和最美时节风景,生活气息浓郁。包括周家洞、李家祠堂,周家家庙,老城墙等,都保留了下来。需要的是一些古物收集补充和适当的修缮。
主景区主要是明清尧头古窑展示,参观了一个道光窑,烧成斑驳褐色的窑壁,顶上圆圆的烟孔透出一道白光,光影交错,沉淀百年烟火。还有一些现在仍在加工的上千年的窑,这里的窑主要是馒头窑,底下进料,进风,上面出烟。到了周家窑,还碰到了秦小平介绍的周师傅,常年的劳累他的腿已经不是很灵便。他家门前一大片翁窑和烧制的成品,这也是西北主要的家庭用品,盛水盛粮都用得着。难得的是还有几户老户人家还生活在老屋里。也不怕周围的残垣断壁,夜晚冷清。
周家洞和商铺窑建筑能看出尧头窑是西出白水蒲城的要道,想象出陶瓷器交易带动的繁华景象。
现在这些手艺人烧制的大多是些生肖、壶碗罐之类日常陶瓷用品,而且比较粗糙,黑瓷要精致一些。总体感觉应该像富平陶艺村和铜川陈炉古镇那样。邀请一些国内外大师,进行创作,提升和丰富。
总之,尧头窑古韵悠长,值得好好开发,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