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忍

2023-10-27  20:24

87 1 1134

孩子的【恶】去哪儿了

这两天都在热议CD一个小学的家长联名信。大致是一个二年级的男孩在班上打遍天下无敌手,造成班里许多同学受到身体伤害和心理威胁,甚至还是孩子反复被揍,造成了她厌学、抑郁,于是,班上的家长一起联合起来,写了公开信,上书学校,请学校赶紧让孩子转学。


这件事已经被讨论过很多次,关于当事人的身心状态、几方责任,但那天和同行一起聊天,发现有一个地方被忽略了,就是孩子的恶。


为什么说孩子的恶呢?!

联名信的那个男孩看起来的确做了很多恶事,而其他大部分孩子,就是被欺负的孩子,有自己反抗的,也有哭泣的,大部分是采取告老师、告家长的态度。不是说有啥不好,而是,我在想,在学校里,出现了公然的恶之时,其他人的态度是否只能是一种合理范围的、程序化的“好”?!


也就是三十年多前吧,我们这群孩子还是小学生,哪怕初中生的时候,那可是玩儿得很开。比如,放学回家路上,走河边、走小路,偷红薯,游戏厅晃荡,有时候还翘课,还有一部分谈恋爱的、超社会的、打架闹事的、同学打架的、和老师直接对抗的、爱搞恶作剧的……反正呢,就是爱学习的人当然不少,但除了学习,还有很多可以去突破常规的事情,像我这样老实巴交的孩子,也曾参加过一起男生自己举办赌球,然后我们班输了,男生发生了打架,然后全班被老师打手板。虽然我看起来老实,但我的追星是大大补偿了我的幻想,以及我压抑的为非作歹的冲动。


当时,有一部非常火爆的香港电影,叫做【古惑仔】,这部电影至今都受到许多80后喜爱。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就是一个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一天到晚打群架闹事的、带坏孩子的“恶俗”电影。


当然在我们心中不是如此。


当初我们当中只有少数古惑仔经历,但古惑仔的形象深入每个孩子的心。一部热血澎拜的电影点燃青少年的心,激活了我们内心的英雄情结。我这个乖孩子常常都会在头脑中想象着,我能像古惑仔们抽出大棒、刀具出街,跟着大哥耀武扬威在外面惩恶扬善。我能感受到每次幻想都让我的胸口温热,我多么希望能闯荡江湖。电影里的那些“恶言恶语”,在我们看来不是真的要为非作歹,而是一种攻击性释放的快感,渴望着自己成为英雄,渴望着帮派的组织性和归属感。


恶,不是善恶的恶。是一种只属于少年的热情和高昂的能量!是破坏旧有,团结起来,挑战着原本的秩序、传统的道德规范,是凝聚起来,形成一个只属于少年的江湖梦。这也是他们的自我认同必经阶段,在激烈的碰撞里获得新的位置。


我想,这就是孩子们必经的“恶”。带领着他们往前冲!


说到这里,反观这个事件里的孩子们。他们被一个人的真正的“恶”搞得无处可逃,他们各自都在遭受着欺压,但是他们很难凝聚起来,很难出现一个“孩子王”(古惑仔大哥)带领他们一起去反抗,很难在学校、家庭、甚至任何场合释放自己向前冲的“恶”!


好奇的是,那些“恶”去了哪里呢?!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张小忍   2023-10-28 08:52:35

    哎,太造孽了

  • 黄珂   2023-10-27 22:04:22

    课间十分钟都被剥夺了的孩子,怎么有时间和空间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