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走村入户二次进入大张村,做节前最后检查验收。
首先,去了64岁的五保户赵跟柱家里,对门村上的人找了好一阵,才找到他,老赵是个文盲,智力略有缺陷,清瘦驼背,戴一顶超生游击队黄宏戴的那种软沿帽子,住在门房底下两间小屋子,一个人显得比较孤单,吃着每年5500元低保自己过活。因为组里的干部就在对面,嘱咐经常照应老人。
来到公路边66岁的赵康乾家,大门上贴着白色的挽联,他的女儿41岁的赵亚妮招呼我们进屋,听亚妮说,父母今年在公路边被车撞了,母亲当时就没命了,父亲被撞得至今下不了床,对方也没赔偿多少。正说着,旁边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脚跺着身体晃着嘴里含混不清地嘟囔这什么,她赶紧跑过去安抚了一阵。她介绍说这是哥哥赵争利,患有癫痫病,这会又发作了。为了照顾家庭和哥哥,父母给自己招了一个上门女婿,共同撑起这个家,她18岁的女儿赵余乐刚上大学,8岁的儿子余文博刚上小学。村里为他们申请了2000元的大病补助,提供了一个公益岗位清洁员,还有孩子上学的补助。我最后交代安排了征询她女婿的入户的问题和房屋粉刷事宜。对她能够委屈自己担负家庭责任,我由衷地感到敬佩。
隔了两家,来到路边的靳天发家里,两位老人家的儿子肝硬化早早就离开了人世,也没有留下啥。几个女儿经常过来探望,靳天发高血压心脏病,老伴还有帕金森病,这家主要是针对性地做了医疗扶贫和房屋修缮。
再隔了几家,来到张爱芳老人家里,她只有一个女儿外嫁,目前一个人冷冷清清过活,身体很瘦弱,还患有冠心病,提到生活,她眼泪婆娑,唉声叹气,说活着已经没有啥意思了。因为年龄差别很大的,又不可能感同身受,所以一时间我找不出合适的语言来劝慰她,只好略略说了两句告辞出来,叮咛村里干部让同龄的老太太多开导她。
最后来到王平凉家里,他常年患有慢性病,老伴眼睛劳动时被农作物划伤,看不清楚东西。老两口和43岁的儿子一起生活,拜访时刚巧他的女儿回家来探望。帮扶工作队为他们家修了道路,为老房子喷了涂料,倒也干净整洁。有女常有照应,老人心里才有希望。
家,必须要有主心骨和顶梁柱,这样才能撑起一个完整的家,有了核心,就可能有广厦,就可能有儿孙满堂,就可能幸福永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