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淼?

2023-11-13  05:20

169 2 1740

记录自己的周末人文体验

周末,书馆有一场社会学的分享,范俭导演的纪录片放映,一场关于文物的分享,主要集中在麓湖。文物场的分享,在麓山。


在刚刚醒来时,我意识到周末这两天,对我来说,或许是有些不一样的体验,或者换句话说是特别重要的两天。


本身,做范俭导演的放映,对我来说就是极高兴的事。当然,这份高兴,之前可能也只是高兴。到刚刚醒来后,我发现,是啊,是高兴,更是帮助了我自己极大的靠近我了自己。并非特意,从结果层面,我跟范俭导演讲了诸多关于我的事情。从我经历过的事情,到我现在终极想做什么。在我把跟我有关的事情,初步框架讲完后,范俭讲了和我有类似性的他身边的事情。如果我没有记错,这是第一个准确而清晰回应到我对“爱”缺失造成的创伤以及要用“爱”修复创伤理论的人。我有跟他提,我觉得事实上,面对现在出现的繁杂社会情况,不应该用“抑郁症”这样一种病症式的定义。关于爱的缺失部分,范导给我讲了,他身边的一个有躁郁症一个有抑郁症经历的人,一个因为前期被诊断为精神分裂后被诊断为躁郁症,同时后来拥有了一段能给到支持系统的关系而情况得到极大改善。一位是身边突发有抑郁症不能工作但经过给予支持和陪伴情况大有好转。本来聊完这些,七七八八差不多要结束了。后来带了范导去看我们的麓山馆。也看了A4大卷的展览。在A4咖啡厅坐着休息一下的时候,不知道是哪个内容开始。我聊到了我对这个世界始终还是无法消解的恐惧,当然也有分析,或许是当年受到的冲击实在太大,引发了内在信念的全线崩溃。所以,即使多年后,我现在其实方方面面都过得不错,但那个惊恐感始终还是在。这个惊恐包含我对外界对无法根本性放松,也包含我对亲密关系的回避。如范导所说,亲密关系的互动,和我和我父亲的关系会有关系。我从小到大,身边都没有非常亲密的男性关系。所以,注定在我非常看重的亲密关系上,会有情况。对了,中午饭桌上,我还提了,我之前很恋爱脑,但有一刻,我觉得自己的恋爱脑醒了。讲这个,是因为本来在说余秀华去年轰轰动动的恋爱以及家暴故事。他提到余其实是清楚杨是怎样的人的。只是余选择了自己非常看重的部分。我当时说,我非常能理解。作为一个有卑微到尘埃里的体验的人,你多么渴望被爱,被确立存在。所以即使看起来,你原本独立,头脑清醒,但还是会为了你特别看重的点,做看起来像是不够理性的事。以及我分享到,当我前段时间明白到,我的恋爱和期待模式是,我总是对于做自己心有忐忑,而我总是期待靠对方的回应告诉自己自己想选择的方式是可以被允许的。当我反应过来,这会给对方压力太大,也让事情变得冗长而复杂,我就给自己说,不就是希望给自己允许吗?为何要靠借助于他人,自己给自己不是更快捷吗?那一刻,我确实感觉,我的恋爱脑醒了。


回到惊恐这个话题,当我半下午提到,我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后,没多久,范导给我讲了,他们纪录片界有一位导演叫王兵。王兵导演的作品入围了戛纳的主竞赛单元,他说这是国内所有导演都未曾取得过的成绩。而王兵的作品,一直在关注个体。而记录片是社会史、历史学的融合体,纪录片从一开始就在关注个体而非宏大叙事。在他讲完王兵的作品,获得的成绩后,我给他反馈,刚他在说的时候,我有几点讯息。当他开始在提王兵作品的时候,我捕捉到了我也长期在关注的内容题材,心里诞生了想法,诶,我是不是也可以搞这样的创作。当他讲完的时候,我发现,非常神奇的回应到了,我对这个世界的惊恐。我好像找到了放下对这个世界惊恐的理由和方法。那就是,你明白,你所想要坚持的,靠近的,你所喜欢的,在这个世界拥有确立的位置,甚至是一种强位置。你会因为看见你的目标,而不需要再顾忌那份恐惧。而我在昨天看到的是王兵的纪录片被世界级影坛所认可的背后的价值选择。


于我而言,范导和杨渡老师有一样的意义。甚至因为范导是内地人,我和范导聊我的经历时,更有语境上的融合。说范导和杨渡老师类似,是因为他们都看起来非常的平和,但极有自己的选择,且非常非常关心社会事件。某种意义上,他们都是我想成为的人。想来,如果问我最喜欢的文化人,有谁。目前来说,就是这两位了。有可能蔡华教授,会成为第三位我非常非常喜欢的文化人,不过目前的接触,还不够多。


总结来说,这是我第一次那么完整的给人讲我所经历和我所思考的诸多诸多,以及我最后收获了一些新的内容规划上的思考。image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Sissi??   2023-11-13 10:54:26

    我也是这样的,对外界无法根本性放松。所以我喜欢洗脸,可以完全放松到睡着

  • 小虾?   2023-11-13 07:59:50

    茫茫人海,能有机会倾诉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也有幸有人能倾听你,还能得到心灵的交流,就是一件有福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