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前两天和范俭导演的聊天,给了自己长期观察的其中一些结论清晰的映照。这其中一个就是在不被父母干扰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在这个时代,或者说曾经已经发生了的20-30年的时光里,拥有截然不同定义自己人生的可能性。决定你人生不同的,可能真的不是家庭原本的经济条件。
当现代社会经济越来越发展,以及越来越多人拥有接触教育的机会,确实有很多很多人,过上了和父母皆然不同的生活。而其中,有一类人,他们在几乎无父母管束也几乎无帮助的情况下,走到了很多不同的人生位置。范俭便是里面很好的例子。成长于普通家庭,怎么个普通法,我没记住。反正肯定是普普通通的家庭。父母,在他儿时有争吵,但他个人觉得是正常的争吵。母亲性格乐观。他有提到,因为他母亲性格的乐观,让他对生活也总是乐观的态度。他也提到,虽然他有参与很多运动项目,但他对于自己参与的运动项目,都是很佛系的心态,他允许自己三天晒鱼两天撒网,运动是出于体验愉悦性。从这点上来说,他是让自己处在一种很舒服的状态里。现在46岁,拍摄了20多部纪录片,里面有从大众角度非常知名的《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的纪录片。也有关于512地震的《活着》《两个星球》…… 是奥斯卡纪录片的评委。本科还是硕士,学的新闻,毕业后在央视的一个栏目拍摄新闻视频,后离开,也钻研了电影拍摄,后进入了纪录片领域。范导的纪录片,是少有的更为注重内容张力和情绪感知的纪录片风格。是纪录片,更是电影。从其个人为人来说,真的是极少见的温和、平易近人、智慧、克制、冷静。人还长得可以。我会说,范俭导演是内地版的杨渡老师,想来,还真的颇为精确的描述。两个人都看起来极温和,但他们都非常关心社会,且投身于社会发声和行动上。且两人都给人一种学养极高的感觉。从两人身上,我看到了我想成为的人的样子。
收回来,讲父母给予爱对孩子的影响。在我提到说,在父母不干预家族长大的孩子,拥有意外的人生际遇可能性的观点时,范俭导演说,父母不干预就已经是极大的幸运了。嗯,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回应。我也举例了我身边另外几位朋友,他们也都成长于普通家庭,甚至一开始家庭条件还有点差,但经过时光的流逝,他们现在都过得还不错。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直接说,就是实现了阶层跃升。
关于家庭爱带来的影响,这个情况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大约十年前,我的情况还很复杂,但我有一个大学室友。我天然的就知道和她待在一起,我是安全的。毕业后,这个同学去做了村官,后来考了公务员,成为了办公室主任。有一天,我发现,当我还在深陷泥潭的时候,我同学已经咬咬牙,开始做成都的金堂县买房子了。如果问,我自己努力不努力,我自问还是非常非常努力的,可我为啥我的努力除了泥潭还是泥潭,而我同学可以真实的有努力的回应呢。我同学咬咬牙买房子,在自己的努力下也迈入了婚姻。她嫌弃她老公身上有不足的,他老公也乐呵呵接受这份嫌弃。我作为一个旁观者,会觉得,这真的是很好的一个家庭组合,他们两就该在一起。以及无比羡慕。在我想,我和她的差异到底在哪里时,我发现是成长家庭里的爱的不同。她的父母虽然是农民,虽然家里真的穷,但父母给她的是本真的爱。而我一直深陷家庭关系的课题。
大概还有2-3个这样类似的案例吧。生长于普通家庭,但父母帮不了忙,也就没干预孩子的人生,孩子,最后过得真的还不错。
范俭导演呢,又是这类案例里,相对来说,拥有比较完美经历的一位。因为他还给我分享到,他比较早就以自己的方式,确立了自己的存在。比如高中从理科转文科,虽然老师也会提醒,文科没有理科有优势,但他还是选了文科,并且很快成为了文科第一名,在理科时还是第七名。所以,他很早就确立了对自己的确定。换句话说,他的内在成长得很好,他的自我质疑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