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也伶侬

2017-11-14  23:21

355 3 0

贾瑞之死

少时读《红楼梦》到贾瑞这一节,嗤之以鼻。
看着他大冬天被王熙凤“设计”真是大快人心,一副高高在上不屑的姿态,心想色鬼之徒死有余辜。彼时不起眼的小人物并无留有多少印象。

非黑即白的教育,让我一直觉得贾瑞是个坏人。

今日重读他手持风月宝鉴命悬一线那一段,感慨颇多。想来贾瑞是曹公的另一面,是我们每个人的另一面,人性的最黑暗面。

贾瑞在红楼里的角色,作者笔墨不多。
他是贾府远亲,玉子辈和宝玉同辈,我猜测大概十四五岁,少失去怙恃,沦为孤儿,跟着爷爷贾代儒生计。

青春萌动他情感喷发,爱上了神态苗条体格风骚的王熙凤。最后被王算计,生死关头,执迷不悟又无可救药的被欲望夺去生命······

这是人生中最美好不顾一切的纯真年华,倘若真能为了爱情而死,真是壮烈凄美!姑且不去谈论他目的的纯度。(我们一定要原谅身体里的这群魔鬼)

整个红楼是反儒家的。它之所以被人们念念不忘,想必是它的出世哲学,它尊重作为人应有的喜怒哀乐。

贾代儒一副活生生的儒家老朽,淳淳教诲于贾瑞四书五经,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贾瑞的出路和归宿早被他的爷爷做了规划-------世俗功名,可还未见起步就半路夭折。更戏谑的是殇于色场,真是扇了贾代儒一际重重耳光。

儒家是反人性的,在他们的世界里是看不到做为个人的“我”,他们抹杀人性
的色彩,靠仁义礼智信的幌子虚伪的招摇过市。他们说的每句话听起来都貌似很有道理,可听信于他们的人每每遇到瓶颈它又狡诈的诡辩,隔靴挠痒说着不痛不痒的鬼把戏,从来都不触碰问题的核心。

那么贾瑞之死?罪魁回首又是谁呢?
把这个问题放大到整个人类,西方的启蒙运动唤醒了作为“人”的知觉。第一次把个人搬上了舞台,这是人性的回归。而同样在那个年代曹公着笔于贾瑞,点到了我们的痛处。这一段个人历史是不容抹杀的,它一直存在,就像魔鬼藏在体内蠢蠢欲动,它需要沟通疏导,需要一个出口,或流于小溪或徜徉大海。如一味的压抑忽略,终将再酿祸害。靠谁?靠儒家的那一套枷锁?真要好好喘口气了。

人是复杂的,人性更是多样深暗的。
贾瑞是值得原谅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一面。只要涉及到成长,我们或多或少的演过那个舞台剧。你能看到的,都是舞台外面装扮后阳光的一面,可大幕向后的,尚未说出,也永远不可能说出的,才构成了完整的人性。谁也没有理由更没有勇气要求谁拉开他的大幕。曹雪芹拉开了贾瑞的帷幕,用艺术的手法处理了自己的晦涩黑暗。在他之前没有人这么做过。

我真的很苦恼,那个年代的自己被畸形压抑了那么久。可依旧不知该如何去教育疏导我的孩子?


上一篇

在小的个体也有对这个世界的声音


关于日课

举报

  • 南华   2017-11-15 01:27:47

    不断探索发现,为你加油!

  • 希望   2017-11-14 23:24:10

    腻害,为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