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的东山有个洰河水库,水库旁边有个书院,名曰“养谷书院”,院长李继红,是我朋友。她是一名作家,还是一名植物专家。很有有智慧和魄力。
远离城市喧嚣,依山傍水,一方小院,翠竹茂盛,绿树成荫,几枝桃花插瓶,猫狗相戏成趣,花梯玫瑰孕苞,木屋茶香旖旎。院长妙语连珠,豪爽热情。是一方净土,一处精神家园。
想春天去书院,源于书院院长日日打卡吃春的诱惑,一到春天,就每天看她挖各种野菜, 凉拌、热炒 、做饺子馅,蒸谷垒。从白蒿,念念菜,蒲公英,枸杞叶,到桑叶,榆钱儿,核桃穗,巴天酸摸……我是真真长了见识,这春天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还可以这样吃的,她把春天的美拍成一幅幅绝美的图画,还把春天吃的热火朝天,她明白每一种植物的属性,春天的馈赠一点不浪费的放在了餐桌,我馋了也慕了。
于是,我便去了。
喝茶,热聊,看书院内的竹,观书院外的景。院长提了只竹篮,领我们去采榆钱,她说,这几天,吃榆钱刚刚好。春天一天一个样,不等人。
我算是地地道道的山里人,农村长大的,却从没吃过榆钱,采榆钱是人生第一次,并不确定这个东西的味道,浅尝即止的态度,院长旁边相助,那一树一树的嫩绿 ,一串一串的榆钱,一会功夫得了半筐竹篮,听院长吩咐操作事项,想着晚上的实操,打道回府。
不吃不知道,吃了忘不掉。
榆钱谷垒是春天的味道,也许是我还有点做饭的天赋 ,没有浪费这一趟踏青,也没有辜负我一直的心心念念。
榆钱串儿,顾名思义 就跟钱串子一样,形状跟铜钱板似的 ,圆圆的,在枝条上一个挨一个一团一簇的,,手一捋便下来一串,每一串儿的底部会有一点褐色的根,得放在能过滤的竹筐里漂洗,摇一摇,筛一筛,大部分小根结就会从框眼漏下去,我用自来水漂洗五六遍,再用纯净水清洗两三次,扒拉扒拉,摘洗掉漏网的小根,便沥水入盆,拌面,调味,上锅。
需要注意 ,沥水以后,榆钱还有自身的水汽,加面少量多次,基本不需加水,确保每一片榆钱儿叶被面包裹, 宁可有点干面,不可水份过多,加入花椒面和 盐,还加了提味的松茸鲜。铺在水湿的屉布上,水开十五分钟即好。
出锅筷子搅散的时候,清香满屋,味蕾食欲爆满,基本原生态,出锅入盘,再不加任何东西,就一碗米汤,一碟萝卜干,我和先生吃的津津有味,生于南国,鲜少面食的先生竟然赞不绝口。
第二天,换了做法,摊了一盘榆钱鸡蛋煎饼,也别有风味。
三吃的时候,仍是蒸了谷垒,简单好操作,照顾到先生口味,油锅炝了蒜末和小干椒,更是唇齿留香。
感觉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再去看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我突然觉得这个春天,岂止在眼睛里啊,那还在我的餐桌,我的肚子里。
春天的美好,不仅仅是用来看的,一定要去吃一吃。想起小时候经常听妈妈念叨,自家地垄有棵意钱钱树(家乡土话),妈妈是挂念树成才的木料, 竟然不知道叶子能吃,感觉自己不知道辜负了多少个春天。后来上学工作,便不再去关注花花草草,匆匆忙忙的奔生活。
总是有人满怀热爱,对这个世界从不懈怠。
认识李继红,也爱上了她的书院,知道了很多知识,认识了很多植物。
那天,在小区溜达,看一大哥在摘一袋子蒲公英,我就想炫耀一下,大哥,你吃过榆钱儿吗?
榆钱儿入我眼更入我心。春天算是住我胃里了。
与院长约,明年这个时候一定再来。算是与春天有个约会,因为榆钱儿,因为书院。
这个世界,有很多美好。
这个世界,有很多美好的人在传播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