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在这个日子里,各处的图书馆、咖啡厅都多了一个读书日的主题,在这些场合里,人们都在讨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我所能想到的最经典的回答,是宋真宗在《劝学文》里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在他看来,读书让人有钱,让人有美丽的妻子,让人有高官厚禄、粮食满仓。这些,够吸引吧?不过,这并不是一种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是间接的关系。你是否能获得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更取决于你看了什么书、怎么看书、怎么理解书、怎么把书里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并运用。当然,还要看你的机遇。
而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万维钢在《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里说的:“跑步和练武对人身体素质的提高都非常有限,读书却可以极大幅度地提升人的思想内力。这种内力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见识。读书的目的是获得见识以及学习高水平的思维方法。”
这两种说法,前者有着“打土豪,分田地”的直接,后者则指出了“真正的读书人”的读书目的——提升内力。
开卷有益。读书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读书会为我们带来什么,但美好的结果,却是不期然地发生了。
读书时的一篇华罗庚的《统筹方法》,可能为我们一生的时间管理奠定了方法论。
年少读的一本《童话大王》,可能让我们有了丰富的想象力,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出来社会后读的一本理财小册子,可能在我们三四十岁后突然想起里面的一些方法,并开始理财之路。
咖啡厅里读的一本《遇见未知的自己》,可能让我们改变人生观,结交到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人。
一,读书扩展我们的视野
读书,为我们开启一个新的世界。它突破了时空,给我们带来了开阔视野的工具。
通过读书,我们与来自不同时空的作者产生交流,读到他们的故事,感知他们的情绪,收获他们的观点,碰撞他们的智慧。
从《诗经》中我们体会到对窈窕淑女“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感情;从《简·爱》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位身为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从《窗边的小豆豆》里,我们可以读到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从彼得·梅尔的普罗旺斯系列里,我们又能感受到作者那一份恬静的心情,以及普罗旺斯的美好。
读书还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甚至模拟很多个作者的人生。
读书甚多的台湾作家李敖,从来不旅行,他说读书、看图片已经能让他汇合成想象,
二,读书抚慰我们的孤独
当我们静静一人时,书就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并且是永远不会离弃我们的朋友。
孤独的时候,拿起一本毕淑敏的《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一本安妮宝贝的《彼岸花》,一本素黑的《放下·爱》,一本王潇的《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或一本刘同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慢慢阅读,都是极好的。
在读书的时候,孤独不是被打发走的,而是慢慢地离开的。它的原理,就是我们能够通过沉浸于一件事,而忘掉本身的孤独与寂寞。
三,读书提升我们的气质
这几年流行一个词,叫做“书香女人”。
书是很好的化妆品,它让一个女人变得优雅娴静,温柔智慧,口吐莲花,身上流露一种书香气质。遇上这样一个女人,你会不自觉地被吸引。
这是因为女人们在书中吸收了精华,平静了浮躁,并把书中正确的三观实践到生活中去。她们,没有刻意地把读书当作修行,却在读书中修行了自己。
自称读书人而表现粗鄙,往往是因为读书不多,或不能把书转化成内在的功力。
曾经看过晓雪写的一本《优雅》,她这样定义优雅:得体而精致的外表,丰富而强大的内心,柔而不骄、坚而不厉的品性气质,积极乐观、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
读书,正是提升我们气质的一个工具,一个不能一蹴而就的工具。当然,通过读书提升气质,不仅仅对于女人而言,男人也能受益。
四,读书增进我们的知识
读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获取知识。作者就是老师,给我们“传道授业”。比起报班学习,读书的成本显然是非常低的。
人们生活在舒适区里,一旦突破,就会有恐慌。怎么去突破这种恐慌呢?答案就是在舒适区和恐慌区中,加多一个“学习区”,通过学习,我们就可以不那么恐慌地突破舒适区,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
知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第二类是专业基础,第三类是专业知识。
我们可以根据以上的分类,有针对性地选择我们需要的书。
比如我们要学习沟通,就可以选择《沟通的艺术》《沟通圣经》等书籍;比如我们要学习情绪管理,则可以读读《抗压力》《整理情绪的力量》等;比如我们要学习思考和思维方式,则可以读读《六顶思考帽》《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五,读书丰富我们的选择
李嘉诚曾经说:“读书虽然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财富,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机会。”
正如前文中宋真宗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不能让我们马上实现以上这一件,却能让我们为通向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打下知识基础。
当我们懂的东西越多越深,选择也会越多
通向美好未来的路那么多,读书就是其中一条。以上,就是我给出的“人为什么要读书”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