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

2024-07-13  17:18

73 0 3218

汾城古建筑群


年代 多为明代 建筑。


批次 第六批次


编号 

地址   位于襄汾县汾城镇城内


全景介绍,汾城镇位于襄汾县西南,汾城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原为太平县城,唐初为尉迟恭的封地一鄂公堡。历史悠久,遗留大量古建筑,比较重要的有二十三处,总面积约二万平方米,为地地道道的千年古镇,山西十大古建筑群之一。

1,城隍庙,创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清代屡有修葺。该庙坐北面南,总占地面积2222.95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旗杆、山门、戏台、观看区、献亭、正殿、寝宫(不存);现存建筑的正殿、献亭为明代建筑,戏台主体建筑为明代,前檐抱厦为清代增建,剩余其他如影壁、山门、旗杆、钟鼓楼等为清代建筑。现存明清碑各一通,院内存残碑4通,古柏5株。整体建筑保存良好。大门对面彩壁前有对联:人化物物化人人物无穷,生了死死了生生死不息。



2. 汾城文庙,始建于唐,元至正十八年(1358)毁,十九年(1359)重建,明代、清代曾多次修葺、增建。坐北向南,现存共三进院落,与城隍庙南北首尾相接,总占地面积8235.8平方米。中轴线上现存影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藏经楼遗址等共计12座建筑。


3,汾城明伦堂 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元代遗构,1986年当时襄汾县文化局曾修缮。坐北面南,占地面积235.5平方米。


4.王氏知府第 创建于明万历年年间(1573—1620)。坐西面东,占地面积527.8㎡。一进院落布局,由门楼、南北厢房、正房组成。其总平面呈方形,正房面阔五间,进深三椽,通面阔18.21米,通进深7.19 米。梁架为四檩前廊式,通檐用三柱。现仅剩明间、北次间、北稍间,为典型当地“明三暗五”形式建筑。


5.汾城县衙大堂 创建于唐贞观七年(633),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十五年(1676)重建。现仅存大堂一座建筑。大堂坐北面南,平面长方形,面阔五间,进深六椽,灰筒板瓦悬山顶,梁架结构为七架梁前后廊结构,通檐用四柱。通面阔为21.6米,通进深16.15米,总高12.16米。


6.城内村关帝庙,建于元大德四年(1300),历代均有修葺。庙内现仅存大殿、南耳殿两座建筑。大殿坐东面西,位于中轴线最东端,平面呈“凸”字形的前檐歇山顶式,后檐悬山顶式建筑,前檐歇山抱厦应为清代后加建。面阔三间,进深四椽,通面阔为16.87米,通进深14.16米。总高9.59米。其梁架结构为四架椽屋剳牵三椽栿用三柱。前檐施两椽廊。


7汾城鼓楼 始建于唐,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地震毁坏后,康熙四十五年(1706)重建,建筑面积197平方米。楼平面方形,三层砖木结构,底层砖砌台基,中辟十字形券洞,楼身二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四周围廊,十字歇山顶,琉璃脊饰,柱头斗栱七踩三翘。


8城内村社稷庙 创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清嘉庆十六年(1811)、道光九年(1829)均有增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80平方米。现存一进院落,总占地面积1580平方米。其木雕和彩绘精巧细腻,为清代木雕佳作。


9洪济桥 创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1),明、清屡有修葺,清乾隆十六年(1751)桥上木构建筑倒塌,修建时将木柱改为石柱。东西走向,全长17.87米,总宽7.29米,占地面积131平方米。桥上置木构歇山顶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是北方少有的廊桥建筑。 


10汾城试院 据清光绪《太平县志》载为清道光十六年(1836)改建,明洪武六年(1373)建察院而成。试院位于文庙西南方,古太平县城西南隅。整个院落坐北面南,占地面积约3218平方米。现仅存两进院落,二门、西号舍(西厢房)、学前塔三座建筑。是汾城古建筑群中的唯一的塔类建筑。试院建筑在我国较为罕见,特别是我省尚未发现第二处使用功能相同的建筑,


11汾城魁星楼 原文昌庙(已毁)前,创建年代不详,据二层东兰额内壁木刻题记记载:“清嘉庆十八年(1813)重修”。魁星楼为一单体建筑,坐北面南,总占地面积128.8㎡。三层高台式攒尖顶建筑,总高13.57米。


12太平县城 墙 ,据清光绪《太平县志》载创建于明代早期,现存为明崇祯四年(1631)筑。据。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200米,东西宽约450米。现北墙、西墙保存较好。西墙保存最好,全长约1200米,除北部城墙上部残损较大外,其余保存较好。北墙残长约400米,基宽约8米,顶宽约4米,残高5~8米。墙体夯筑,夯层厚约0.2米。东侧存约150米墙基。


13永泰园杂货铺,据梁架题记载创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占地面积224.5平方米。坐东面西,由面铺、北厢房二座建筑组成。也是前店后宅的山西传统商业建筑。二层院落内侧均设挑廊、勾栏等。店铺高二层,面阔五间,进深二椽,通面阔13.04米,通进深5.90米,灰筒板瓦封山顶。


14永生堂药铺 据梁架题记载创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坐东朝西,占地面积402.6平方米。由面铺、北厢房、后堂三座建筑组成。是完整的前店后宅,山西传统商业建筑。


15城内村王氏宅院 据梁架题记载创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27㎡。原布局不详,现仅存一进院落,由书房(其西南角设门楼)、东西厢房、正厅组成。为典型当地“明三暗五”形式建筑,具有极强的安全性和私密隐蔽性。


16世德堂药铺,据商铺梁架题记载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坐东向西,占地面积72.4㎡。是前店后宅的山西传统商业建筑,现内宅不存。


17福元通与生化楼 据梁架题词载创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坐西向东,占地面积320平方米。原为前店后宅布局,现仅存店铺。南侧三间为福元通,北侧二间为生化楼,共五间。


18长春堂药铺 据梁架题记载创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坐西朝东,由面铺、北厢房二座建筑组成,是前店后宅的山西传统商业建筑。由建筑与高大的南围墙组成天井式院落,二层院落内侧均设挑廊、勾栏。


19城内村一号商铺 据店铺梁架题记载创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坐东面西,占地面积110平方米。前铺后院布局,现仅存商铺,面阔五间,进深两椽,通面阔21.18米,通进深8.06米,总高7.6米,三檩无廊式,灰筒板瓦硬山顶。南稍间设为通往后院的通道。


20城内村二号商铺,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坐东面西,占地面积80平方米。商铺面阔三间,进深两椽,灰筒板瓦硬山顶。通面阔9米,通进深8.06米,总高7.6米,梁架为三檩无廊式,通檐用二柱。一层为店铺,二层为库房或居住。背面北侧设砖砌楼梯可登上二层。


21王永兴商铺 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1951年曾翻修屋顶。坐东面西,占地面积65.7平方米。现存店铺1座,面阔三间,进深两椽,硬山顶。梁架为三檩无廊式,通檐用两柱。其前檐门窗保存较好,仅北次间板门更换。是汾城镇古建筑群中现存商铺建筑中少有的前檐门窗保存比较完整的。


22城内村裁缝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建筑。坐东面西,占地面积272.6㎡。一进院落布局,现存面铺、北厢房,是前店后宅的山西传统商业建筑。

23南关商 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现商铺为居民用做居住使用,其店名无考,故此处按位置暂定其名。坐西面东,占地面积109平方米,现存店铺1座,面阔四间。靠近街口南侧两间为商铺,东侧两间为居住,并为上下二层。主要经营何种生意无从查考。建筑面积109㎡。平面呈长方形,店铺面阔四间,进深四椽,二层,通面阔15.72米,通进深6.01米,梁架为非北方传统的抬梁式结构,为南方的穿斗式梁架结构,是汾城古建筑群中唯一一处门窗完整的店铺。

看点:汾城古镇建筑群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从一个机构、设施、建筑齐全,发展昌盛的县级到合并降级为小镇,时光荏苒,沧桑巨变,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见证了曾经的辉煌,每一处建筑都在述说着古老的故事。时至今日,这里并没有被过度开发,保留了非常原生态的古朴气息,古老和现代的完美融合给人独特的身心感受,

六名人专家点评,目前没有。


上一篇

缘分让你来到这里


关于日课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