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短视频真是太可怕了,中午接了一个妈妈的视频,聊了几句挂掉之后,随手拿起手机翻翻,这一番不要紧,再次回过神来就是40分钟以后。好容易得到的清净时光就这样,在无聊的娱乐活动之中浪费了。
所以一定要更自律才能对抗头脑里的惰性。
重新拿起书本把《不一样也没关系》最后的几页读完。这是一本非常好读的小书,全书都是对话体,是采访文稿的整理。从各个角度来看待阅读障碍带来的影响。
三组家庭,三个孩子,三对父母,两位老师。
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孩子,开朗乐观乐于助人的校校,虽然成绩不好,但是他能从其他地方找到在学校的生存之道,在家长和老师的支持下,获得了健康的成长。
群晓属于高自律孩子,他认为别人能做到,我一定也要做到,永远只往前看,绷的很紧,这种孩子最容易出问题,但是在爸妈和学校的密切关注下,他的潜能得到了发挥,心理矛盾也被密切关注,成为了一个很优秀的孩子。
最让人心疼的就是若汐,她是个性格敏感细腻的女孩子,很在意外界的评价,渴望得到认同,在唯成绩论成败的教育体系中也最容易受到打击。请病假逃避考试,感受到严重的挫败感甚至会发烧。她的家庭就是普通家庭,父母已经用尽全力给她最好的,也有及时和学校沟通孩子的情况,感觉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及时转学。好在若汐有她自己坚韧的一面,她体贴父母的不易,也能感受到家人的爱和支持,一直都在努力,在初中以后阅读障碍的影响渐渐变得不那么明显,越过了基础识字写字的困境,成绩获得了缓慢提升,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终于体会到了只要我努力,一切都是有可能的这种成就感。
我对三个家庭的教育方式更有触动,三组家庭各有各的家庭氛围,无一例外是他们都很努力在爱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知道自己的方式不对也会及时作出调整,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对孩子的教育无比关注,同时体谅配偶的付出。
每一个孩子的身上也都有着这个家庭的烙印,校校和妈妈同样的开朗,群晓像爸爸一样认真,若汐也像她的父母体贴细心。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对孩子一定要发自内心的接纳,我们心里的焦虑挣扎会毫无保留的传达给孩子,只有父母对孩子有信心,他才能对自己有信心。其次是破除对孩子成绩不好的有色眼镜,允许孩子和别人不一样,及时和学校和老师沟通,让老师看到孩子的努力,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密切的关注孩子的心里变化,孩子的健康是最重要的。
还有就是正常的考试升学基本不太适合我们这类孩子,及早关注其他赛道,保持开放的心态,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