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关于贝芙莉•克莱瑞的《雷蒙娜和妈妈》
贝芙莉•克莱瑞(Beverly Cleary),出生于1916年,逝世于2021年,她几乎与杨绛先生是同一年代的人,杨绛出生于1911年,逝世于2016年,她们都活到105岁。她是一位美国儿童和青少年小说作家,也是美国最成功的作家之一。自1950年出版第一本作品以来,她的书在全球已售出近1亿册。《雷蒙娜和妈妈》一书,在1981年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雷蒙娜和妈妈》(Ramona and Her Morther),早在1983年就被译成日文。这本书至今还没有中译本。国内将Ramona译作雷梦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贝芙莉的《雷梦拉与爸爸》、《雷梦拉八岁》、《永远的雷梦拉》(全八册)、《奔跑吧,雷梦拉》(全八册)、小鼠侠拉尔夫(全三册)陆续被译成中文。还有一部有关雷梦拉的美国喜剧电影《蕾蒙娜和姐姐》(Ramona and Beezus),也是佳片。
贝芙莉的作品历来以关注儿童日常琐事而闻名,特别关注在中产阶级家庭中成长的儿童生活经历。有评论说,她的书可以让孩子们得到娱乐,又能带给他们的勇气,让他们明白应该对生活抱有怎样的期望。
4. 开始准备介绍《雷蒙娜和妈妈》这本书时,由于中文译名的不同,只找到了《朗读手册Ⅱ》(吉姆•崔利斯著)中所节选的《小淘气雷梦拉》的第一章。在这章之前,有作者对贝芙莉的成长创作生涯简约而生动的介绍。妈妈、老师和丈夫是她从一个不喜欢阅读的小女孩到成为二十世纪最受欢迎的儿童文学家经历中的三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我顺便查阅了《朗读手册》(全三册),它令我想起四、五岁时的读物《365夜》,想起爷爷给我和妹妹念上面故事的情形。爷爷总是把“呢”字念作“捏”音,“这是为什么捏?”并拉着长长的尾音。这些场景妹妹和我都记得非常清楚。后来爷爷读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入迷,就给我和妹妹念那上面的故事。虽然听不懂,但爷爷有滋有味地念着,让我对那书中的世界很神往。这不就是朗读带来的效果吗?
还有一个朗读的经历,是一次我和内子驾车外出旅行。在漫长的路途上,我选了一本罗孚的《北京十年》(电子书),我开车时,她念给我听,她开车时,我念给她听,使我俩一路兴致盎然,不觉驾车乏味。事情过去很久了,当我在写《沃伦溪客话》前,征询内子意见,她跟我说,你就照着什么什么风格写,她说的就是《北京十年》里的文字,而我几乎却忘了,她依然记得。
所以,无论是讲《朗读手册》上面的故事,还是讲贝芙莉的儿童小说,还是讲《365夜》,它们都可以使父母和孩子、丈夫和妻子、老师和学生之间发生一种奇妙的联结,建立起共同的经历和话题。每天给孩子讲(朗读或念)故事,十五分钟不少,二十分钟不多。那是一种润物无声的耕芸、浇灌、滋养、建造和修复的工作。如果能持续去做这件事,你和你的孩子终将收获无价的梦想。天底下再没有如此“一本”万利的好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