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小孩子的秘密与心理咨询师
河合先生说,秘密既是独自保守才有价值的,同时也有通过与他人分享而增值的一面。(第1版40页,第2版39页)
读了上面的话,我想到一个影响中国文化至今的秘密。发现这个秘密的人叫老子,留下他的独得之秘《道德经》便归隐而去。真正是既有价值,又获增值,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参透它而皓首穷经。
作为心理咨询师,其工作也似破解心灵的密码。举个小例子,有一年装修房子,我去建材市场将订购的石材雇车运回。负责开车的师傅,三十年出头。他端详着一块用作厨房灶台的石板。石板上面开有一孔,他不禁好奇地用手攥拳,小心翼翼地伸进了孔洞,恰好可以穿过。他缩回手臂时,抬眼见我正在看他,他略微有些腼腆地笑了一下。我问他,“你还没有结婚吧?”他惊异地反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我说,“从你刚才的那个行为看出来的。”所以,常有人说,“你们做心理咨询师的人太可怕。”言外之意,就是让人在心理咨询师面前没有了秘密。
其实,大不可不必有如此的担心。心理问题的解决,并不是由咨询师说出来访者的秘密那么简单。咨询师的工作是帮助来访者将由秘密形成的情结化解开,大多数时候并不涉及秘密的具体内容。
保守小孩子的秘密尤为重要。它既与小孩子的自我同一性有关,又与信任他人有关。当小孩子拒绝上学,或拒绝向家长进解释清楚某一特别行为的时候,大人会请心理咨询师帮忙。很多大人既想请咨询师解决孩子的问题,又想知道孩子的秘密是什么。前者自然是咨询师分内之事,而后者却是咨询师要三缄其口的伦理操守。这里的例外,是当小孩子在生命或身体上受到威胁和侵害。
作为大人,需要耐心等待孩子自己来分享秘密,才会使孩子的秘密有获得“增值”的机会。孩子也许与大人分享,也许不分享,或者延时分享都有可能。分享的对象也许是家人,也许是咨询师,也许是孩子认为可信赖且安全的人。总之,大人有保守自己秘密的权利,也尽量留给孩子一份同样的空间。
在心理咨询中,小孩子往往会以象征性的方式来结束秘密。比方说,“我要开始新一页了。”“我不再喜欢戴着鬼面具吓唬人了。”有了这样的认识,一般小孩子那些怪异的症状就会得到消除。河合先生举出的游戏治疗的案例,即是如此。
家长对孩子秘密的接纳和容忍也很重要。如果大人可以借着孩子的行为促进自我反思,也是孩子秘密可以增值的一面。有一位大人,对自己小孩在游戏玩耍中总要以已方为胜的行为感到困惑不解,期望知道孩子是怎么回事?我问大人一个问题,“你在生活中是如何示弱的?”这也许是大人需要面对的自身行为的一个秘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