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离婚了,我跟着也离婚了,不过我又和妻子复婚了。
是为了孩子吧?
是的。
他是64年的人,一转眼就过了20年了。
昆哥喝了半口酒,继续悠悠的说道:
“如果他活到现在,也是刚好退休了。他文笔出众,我和朋友开饭店时,他帮写的文案比厨师的菜,更吸引食客来吃饭。他是农家出身的,好读书,有天赋,靠自己勤恳工作。找了老婆,学校里的校医。谁想英年早逝,竟然在大年初三“走”的。让一场交通意外带走了。双双魂归天堂。我帮他守了九天的灵堂。………
.没想到啊!我对你和曾老师,了解的太少了。我叹口气说道。有机会我们几个同学再聚聚,我过几天就回南方了。我说道。
昆哥问,那时走?我开车送你。
不用了 ,我和单位同事一起走的。我答道。
回了酒店,我想起我在北方读书的日子,再过10多年,这些朋友同学,可能又少一部分了。
深夜,我睡不着觉,下楼去买了两瓶青岛啤酒,一袋花生米,几个鸭爪翅膀。回到酒店房间,一边吃,一边玩手机。我忽然想到,去百度搜索曾老师,输入他的全名,单位、职务等信息,我很失望,北春市只有现任的政府人员信息,好像他都没在单位工作过。
也是,谁还记得20年前的,一个农村娃努力学习成长起来的,成为市委副书记的秘书、市政府某区的区委常委兼宣传部长。连网上的百度都找不到他了。
我忽然感悟到,人走了,没有谁会记得你。除了你亲人,你留下的作品。
古人说的,读书人的最高境界要三立:立德、立功、立言。这三立,大约就是想不被人们忘记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