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又北

2024-10-15  16:50

71 6 825

暗香8~20241015

和往常一样,午饭后出来走一圈,看到一棵很高的圆形冬青树,我就说要是这边种几棵桂树就好了,鑫说是啊,大家也都会有受益,经过时都是香的。突然想起来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指的桂花吧,这得是多美的意境啊。鑫说另一句是什么来,就都想不起来。我第一次听到这句是在NZ开学典礼上,刘正斌教授代表老师致欢迎辞时引用了这一句,他的致辞是那段学习生涯中美好的开端。果然,他的表述和他的教学风格是一样写实的,真的名不虚传。在暗香的浮动里走出教学楼,呼吸都是桂花的香气。

回来查了一下,原来这两句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特指梅花。出自北宋的隐士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这林逋极爱梅花,善书画诗词。全诗文是这样的:“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他这里的暗香,其实是指的他山园里的梅花,这竟是咏梅的千古名句。

我以为这就弄明白了,再认真看下去,原来他这是借鉴引用了前人的诗句,加上生活实录有感而发改写的。有记载原诗是南唐诗人江为的两句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原来这还是指的桂花啊,按我的理解来看,二人在诗句中表现的花不同,季节也不同,各有千秋。虽然是残句,这诗词的思路是江为起底的,只是林逋拓延了意境。在这里,疏影暗香和竹影桂香之间,隐象化比具象化的描述在意境上更有表现力。

在诗词的创作中这种引用或者化用的手法,能够焕新诗词生命,增色诗词意境。比如,我们常常引用的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王勃《滕王阁序》,意境绝美,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两句诗原句是南北朝诗人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这两者之间描述的事物和季节一春一秋,都是极美的。虽然王勃更胜一筹,但若没有庾信的原句,王勃恐怕也不能创作出如此精妙绝伦的美句。

古为今用本来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领会和运用方式,引用化用一些古诗词来表现身边的美好,也不失为一种传承。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二班毛豆   2024-10-15 23:00:52

    我更喜欢疏影•暗香的意境😁

  • 方舟   2024-10-15 20:44:12

    您说的真好,对大自然美的描摹各个时代都有,不管是什么时候的人,对美的认识都是相通的。所以,会有流传千古的名句和古今共赏的美景。

  • 王又北   2024-10-15 20:03:38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 王又北   2024-10-15 19:55:13

    是呢,仔细推敲起来桂花香更符合浮动月黄昏的意境和时节😄

  • 丹桂飘香   2024-10-15 19:46:03

    个人觉得还是用在桂花上好,梅花开的时候天太冷了,还是结冰的时候,很少有人晚上出来。桂花开的时候就不同,天暖和,外出散步的很多

  • 静静一隅   2024-10-15 19:32:26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好美的意境,跟着又北老师学习了

  • 王又北   2024-10-15 18:45:41

    古人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简单几句诗句,就能美上几百几千年,啧啧

  • 华枝春满   2024-10-15 18:44:21

    每每看到这些美丽的诗句,都为我们古人的文采赞叹,顿觉我们这些大白文负地面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