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常一样,午饭后出来走一圈,看到一棵很高的圆形冬青树,我就说要是这边种几棵桂树就好了,鑫说是啊,大家也都会有受益,经过时都是香的。突然想起来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指的桂花吧,这得是多美的意境啊。鑫说另一句是什么来,就都想不起来。我第一次听到这句是在NZ开学典礼上,刘正斌教授代表老师致欢迎辞时引用了这一句,他的致辞是那段学习生涯中美好的开端。果然,他的表述和他的教学风格是一样写实的,真的名不虚传。在暗香的浮动里走出教学楼,呼吸都是桂花的香气。
回来查了一下,原来这两句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特指梅花。出自北宋的隐士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这林逋极爱梅花,善书画诗词。全诗文是这样的:“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他这里的暗香,其实是指的他山园里的梅花,这竟是咏梅的千古名句。
我以为这就弄明白了,再认真看下去,原来他这是借鉴引用了前人的诗句,加上生活实录有感而发改写的。有记载原诗是南唐诗人江为的两句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原来这还是指的桂花啊,按我的理解来看,二人在诗句中表现的花不同,季节也不同,各有千秋。虽然是残句,这诗词的思路是江为起底的,只是林逋拓延了意境。在这里,疏影暗香和竹影桂香之间,隐象化比具象化的描述在意境上更有表现力。
在诗词的创作中这种引用或者化用的手法,能够焕新诗词生命,增色诗词意境。比如,我们常常引用的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王勃《滕王阁序》,意境绝美,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两句诗原句是南北朝诗人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这两者之间描述的事物和季节一春一秋,都是极美的。虽然王勃更胜一筹,但若没有庾信的原句,王勃恐怕也不能创作出如此精妙绝伦的美句。
古为今用本来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领会和运用方式,引用化用一些古诗词来表现身边的美好,也不失为一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