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seman

2016-04-27  22:22

408 5 0

圈子

昨天下午我们做了一场大数据公开课,免费的,在我们学院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的并且招募的。
        我们申请了一个200人左右的教室,报名了也有200多人,结果来了50人左右。
        当然这是我们第一次做类似这样的公开课,包括影响力和经验都是不足的,但能够来的都是比较忠实的粉丝,至少他们是有需求的。
       一位校友也过来了,和我同一级毕业的,但我们当时是不认识的,就是通过微信又认识的,看来我发的微信就报名了,而且也过来了,我这边也有挺多报名没有过来的。
       微信是个好东西,你会发现很多N年失去联系的,突然微信上就会出现。
       
       这个世界很小,包括昨天的公开课,老师我们都是从外面请的,也不是我联系的,我根本不认识,开课前,一位好哥们突然把我拉到一个三人群,就我、他,还有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位就是我们请的讲师,就这么巧。
 
      记得有个六度人脉理论,所谓六度人脉关系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是指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六层以内的熟人链和任何其他人联系起来。通俗地讲:“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但现在有了微信,用不了六个人你就可以认识了,链接了一切。 
      现在大家做事也讲一个人脉,人脉是什么呢,我理解的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你给认识的人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这个是最重要的,没有互联网、没有微信的时候,通过6个人认识了,更何况现在有了微信和互联网呢。
      其实我混的圈子一直比较窄,上的大学就是邮电院校,不像综合大学,从事的行业会很宽泛,我们那时候一毕业都是混通信圈,不是厂家就是运营商,原先觉得挺自豪的,后来觉得太狭隘了,毕业了,大家聚会聊的事情还都是那些事情,那时候还在谈程控交换机,下一代网络之类的,现在可能要谈5G了吧。
       来北京,我觉得至少是我眼界更宽了一些,但又陷入了淘宝之中,混了近10年电商圈,那时候我在网上聚集了一批做淘宝的人,大家在网上每天聊的就是销量、中差评、直通车、钻石展位、刷单、上活动。
       现在返回来做了教育,混的圈子我觉得更多的是北邮这个生态圈吧,有校友、有同学、有老师、有创业者、有学生,总之是略微丰富了一些。
       返过来去看,每一段经历其实都是注定的,也是你下一段经历的基础,没有了这些经历我也不会站在讲台上给别人讲课的能力,这是实话,没有认识这么多人,也不会丰富自己的人生。
       很多时候当你所处其中的时候,你无法看到更远的地方,一旦你跳出来原来的圈子,你又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人是有惰性的,我们不愿意跳出来是因为我们害怕改变、害怕变化。
       但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人生没有假设,你做的每次选择也都是最优选择。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金刚狼   2016-04-28 13:51:36

    兄台的经历非常丰富啊。
    现在在做什么类型的教育?

  • horseman   2016-04-27 22:23:34

    第一次发,请大家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