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处默

2024-11-12  14:02

47 1 1698

10005国庆山西行——临汾市博物馆

2024.11.12周二阴十月十二

国庆山西行——临汾市博物(15)

从铁佛寺出来,几条街十多分钟就到了临汾博物馆。

相对市级来说,临汾博物馆真的让人眼前一亮规模宏大,很有特点,藏品也很多,当然适逢节假日,打卡的人熙熙攘攘,甚至拥挤不堪了。门头设计一个悬空圆弧形,上书临汾市博物馆。门口沿街汽车排了几里远。幸运地,我们才到就有一辆车开走,见缝插针捞个门口好位置。也有一些烧烤之类的小摊车在门口。俨然小市场,人流量带动嘛。

进去就发现原来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占地3.2万平方米。还要走长长一段广场大道。绿植花坛设计规整,长条形引导人走到主体建筑之前。佳节里,国旗飘飘,音乐激昂,阳光普照,身边一家家神采飞扬,大人孩子悠闲自在,真是好日子。

虽然整体呈圆柱形建筑,其实更像敞口大碗。共三层楼,从大楼外面旁边设计一个大型旋转步梯,宽达十几米,几十个人并排行走也不拥挤。拐弯中上升坡度,直接到二楼进口。查阅资料,明白设计理念,不觉哑然失笑与自己的想当然。主体圆形乃为日形,螺旋楼梯为弯月寓意,整体为日月相抱。设计灵感来自10万年前早期智人连续进化的丁村陶寺文化中的日月相抱造型宫殿。圆形顶部外围有一圈龙蟠造型,也是镇馆之宝的铜蟠龙盘的图案。

前台寄存行李,打卡纪念章。进去定位在二楼大厅,中央是个不知名字巨型雕塑,黑色大概金属,武士模样,但是龙头。胡须夸张,很长。身上袍带飞舞的,动作类似飞天,表情狰狞也不敢多看。问度娘,原来灶神像。第一次明白灶神竟然是龙首人身的武士呢。

一楼有两个展厅,第一展厅为远古人类。临汾来说,主要是丁村陶寺文化。大量模型还原丁村陶寺文化的生活全景。房子,井,耕作,器具等。一个特异功能的望远镜结合现代技术,能看见半坡形定村文化全方位,有绿油油种植地,也有追逐游猎的动感镜头等。离开镜头眼前只有黄沙土和塑料小苗了。

第二展厅,最早的中国,临汾也叫尧都。也算中国最早发祥地之一了。所以临汾的旅游广告词才会如此别致——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临汾我们是回家。这里是中华的根,加上临汾洪洞大槐树景区更是一波波海外华人归国寻根祭祖的地方。

这里有第一个镇馆之宝的龙纹陶盘和最早的观象台。第一次出现配合二十四节气的观测文化。通过太阳投影观测天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最有趣为第三展厅,晋霸春秋。重耳的故事,清明节的传说都发生在临汾这片土地。当是国力发达经济强盛的三晋大地,如今出土大量的青铜器。编钟,各种鼎,簋等数不胜数。三家分晋后,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定都于此,这里也有大量韩国文化。一眼千年的文物,隔着玻璃静静诉说当年的繁荣奢华。镇店之宝出现了——鸟盉。壮兴奋之余,在自己打卡盖章本上,临摹了一遍这个鸟形器具。

第四展厅,千秋平阳。临汾古代也叫平阳。有一个佛光塔影小展区,集中展示了临汾的佛教文化。各种铁铜陶石材质等,各种睡卧站坐等造型的佛像,单人多人不一而足,几乎应有尽有。怪不得游山西就是壮总结的除了寺庙就是佛塔了。

那些精美图案的白亮发光磁枕,称奇的硕大粗壮明代打铁炮筒,各种造型的惟妙惟肖陶俑,凶猛威武的各种镇墓兽,大大小小的簋盉,类似今天饭桶酒壶冰箱水盆等的文物完全看不过来,徜徉其中甚至一度审美疲劳,太多了太多了。

戏曲文化的展览也很到位。蒲剧角色的扮相,舞台,名角,杂志都有。皮影的道具,演出也有,搭建的小比例实体舞台上,科技光影下的戏曲曲目正活灵活现上演着几千来这片历史厚重的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整体感觉很好,不过所有的大型博物馆逛完都有一个同样的感觉——审美疲劳嘛。毕竟才有两只眼,这里要看10万年来的历史呢。这里整整有14万件藏品呢。但是每到一个城市还是忍不住要看看当地的博物馆。博物馆会带着你穿越这片土地的过去,轻松实现和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里一代代人进行无障碍自由交流啊!

壮偏爱都是各朝各代的兵器,画了无数个箭头,戈,戟的图案,尤其迥异处的细节都注意到。尘封千年历史被这些静默的文物一点点述说着,壮的男性意识也被缓缓激活了,不可自抑研究起各种兵器来。

带着震撼,离开气势恢宏的临汾博物馆。出口处的超大鸟形盉造型,一下子迷住了。里面是钢铁塑形,外层稻草编织,值班站岗的镇馆之宝呢。下一站,广胜寺走起!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释处默   2024-11-13 12:47:52

    真是有心人。不过,我不知道那有赵城金藏

  • 白夏至草   2024-11-12 15:25:27

    在广胜寺看到《赵城金藏》,专门去了一趟临汾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