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三)
我关于啤酒的记忆,应该是在7、8岁之间。之前,在我生活的城市里,我没有对啤酒的任何印象,似乎我们这里没有人喝啤酒。所以也不知道有啤酒这么个东西。最晚在小学二年级的暑假,奶奶带着我出差去天津。记得有一家饭店,叫红旗饭店。中午吃饭的时间,里面座无虚席、全是吃饭的人。饭店门口一侧有凉菜窗口,从那来过来的人,手中举带个把手的大塑料杯,里面装满了黄黄的液体,表面还浮着一层白色的泡沫。还有用纸包着的一份素什锦,有花生米、腐竹、芹菜等。寻个位子坐下了,就边吃边喝起来,看着都过瘾。我就开始坚持要吃这种午饭。奶奶没办法,就给我买了一份啤酒一份素什锦。我肯定是只喝了几口,就不喝了。素什锦倒是吃了不少。所以,我对啤酒的记忆不仅是啤酒本身,素什锦和那热闹的场面也都融合在一起。
再说喝啤酒,去北京上学工作,自然会遇到燕京啤酒,尤其是开始居家过日子的时候,也学着街坊邻居买一箱,喝完之后再用一箱空瓶去换。那时就像是换桶装水一样。师傅就上门把一箱空瓶搬走,放下一整箱新的。然后还要神神秘秘地说上几句他送的啤酒如何新鲜。
大学的暑假也曾去青岛转悠过一圈,也体验过用塑料袋打啤酒的乐趣。塑料袋和瓶子其实容积相同,可是换了形状,就感觉塑料袋里的是水了,或者说就不太在意这个“酒”字了。结果很残酷,三袋下去天旋地转。所以,白酒酒量有限,啤酒也不会例外。
但啤酒酒量提升还是有秘诀的。有一阵子,我和另外两个朋友,在烧烤摊上直接敢叫一箱了,颇有些英雄气概。这就是秘诀运用取得的成果。但很快,我又产生了挫败感。我在遵义遇到一位朋友,吃饭聊天,就说起喝啤酒,我随口问他能喝多少。他用食指给我比划了个“1”。我猜一瓶、一箱都不是。最后人家说是,“1”的意思就是一直喝。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我对喝啤酒的兴致也就到头了,遇到可喝可不喝的时候,我总选择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