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关于时间(下)
首先,《汤姆的午夜花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一部幻想小说,而是一部用小说的形式所展现出的真实的心理历程记录——巴塞洛缪太太和小汤姆的对话记录。我推测,巴塞洛缪太太用回忆的方式,给汤姆讲述了她童年的花园和她在花园里的生活往事。作者菲利帕巧妙地把它称作“梦”。它的记录方式尤为特别。它不是一种寻常的记录,它是借汤姆之口,把巴塞洛缪夫人给他所讲的内容和他在听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反应)一同写了出来。也就是说,作者将汤姆的个人心理活动(脑海里的想象)嵌进(溶进)了老奶奶的回忆过程里面,给读者造成一种虚实实、杂揉在一起的穿越体验,显得非常玄幻。
第二,作者以高超地创作手法,将汤姆外在可见的现实生活和汤姆不可见的内在心理活动,天衣无缝地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基于她对时间特性(运作规律)的领悟。菲莉帕用汤姆的经历证明了她可以“从一个时间跨入另一个时间。” 她先是发现了这两个时间的不同和相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时间,.....它们那是同一个‘大’的时间的组成部分。”汤姆和巴塞洛缪太太两个人不同的年龄就是他们在时间上的差异,他们有各自不同的时间。但他们又同属一个“大”的时间,这个“大”的时间,就是超越个人、超越一切,却又掌管个人、掌管一切的时间。“假如真的有人从一个时间跨入到另一个时间,如果真的是那样,就能证明了。”她说的前“一个时间”,即汤姆现在的时间,跨入到“另一个时间”,即巴塞洛缪太太的时间。如果真的可以做到,就能证明她写出来的内容全部是真的,而不是“幻想”。
关键就在于这个“跨入”将如何实现。可能的方式之一,就是借着想象来实现。想象是人通常所具备的一种心理功能,这点不难理解。难度就在于,两个人在相处时,一个人的想象可以跟随另一个人的想象,并且双方在想象的同时,产生了有互动的对话。这些条件一旦具备,就会产生时间维度上的“跨入”效应,互相进入彼此的时间。
第三,巴塞洛缪太太的梦,就是她的回忆。回忆不但需要记忆,而且有伴随记忆的图像(画面)。汤姆听巴塞洛缪太太讲她的回忆,也会相应想象出与之叙述相对应的画面。这就是为什么说汤姆可以进入巴塞洛缪太太的梦、为什么说是两个人共做同一个梦的原因。他们处于同一个想像中,不就是同做一个梦吗? 巴塞洛缪太太回忆讲述她的童年花园,这时她的心里就浮现出了花园的景象。汤姆听着巴塞洛缪太太讲花园,他在想象也会浮现出这座花园。巴塞洛缪太太讲得越清晰,汤姆跟着想象出来的花园得也会越清晰。这种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见到。比如张三向李四描述一个李四没有见过的东西,张三描述得越清晰,李四也会理解得越清晰。虽然李四没有见过那个东西,但李四也会大致得出对这东西的理解,并且在心里会产生出这个东西的形象画面。这个过程,就像张三在介绍这个东西的同时,带着李四一起想象出那个东西的形象。
那么巴塞洛缪太太在回忆童年的花园时,也自然伴随着回忆起童年的自己(小女孩海蒂)形象。汤姆随之在想象中也“想出”(见到)了海蒂的形象,并对之产生兴趣。这时候,是不是汤姆就进入了,或者说退回到巴塞洛缪太太的童年时代,即小海蒂的时间。而巴塞洛缪太太的童年形象小海蒂也遇见了汤姆,对小海蒂来说就是进入到汤姆的时间,来到了她的未来。所以说,他们谁也不是幽灵,而是实际存在的心理形象。在共同的同一想象中,完成了他们跨入彼此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