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晨瑞

2024-12-13  22:41

166 1 1392

《孩子的宇宙》 “导读” 第四章 孩子与时空 9.

9.   走进想象世界的通道(中)

         大人想要走进孩子的世界,需要“通道”。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迟早都会遇到寻找“通道”的问题。有些情形,可以自己想办法找到“通道”。有些情形,就需要借助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孩子拒绝上学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甚至有的孩子并没有表现出比较严重的身心问题,也会拒绝上学。遇到这种情况的家长,给孩子讲道理、请老师和孩子的好友同学相劝、建议孩子寻求心理咨询的等等行为,反而会激怒孩子,彻底关闭“通道”。可能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家长先要冷静的面对这个现实,以耐心、柔和的态度等待孩子的情绪平复,给孩子一个整理和思考自我的空间。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个反思的契机。教养方式、夫妻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沟通模式,都是可以探查的地方。看看可能会是哪方面出现的问题所导致的。有时候,孩子会给家长指出反思的方向。比如,一位拒绝上学的高中生给父母微信说,“你们说和我沟通,实际上的前提就是说我错了。沟通的前提是理解,请你们先理解我。”家长才悟然大悟,他们从来就没想过"理解"孩子是怎么一回事。

         在“通道”没有出现的时候,即便是心理咨询师,也会一筹莫展的。我在十几年前,在咨询室里接待过一位小学三年级的男生,因拒绝上学被父母带来咨询。他坐在沙发上,自顾自地吃着零食,对我视而不见,如空气一般。我坐在他的对面,感到很不自在,好像自己的出现有些多余。于是,我就静静地坐着。咨间室里只有孩子嚼着零食的声音。过了许久,我问他,“好吃吗?”他一愣,随手把零食袋子递向我的方向。我就问他,“你吃的是什么(零食)?”他看了看袋子,告诉我是什么零食,并示意我可以一起吃。我告诉他,我不喜欢它的这种口味。他说,他也不喜欢吃,是父母为了哄他来咨询买的。我们分享了彼此喜欢吃的零食种类。我也支持了的看法,他认为父母哄他的行为是不对的。随后,他告诉我,他上网搜索解决自己问题的知识,他尝试了几种办,但没有成功。我表示可以帮他分析一下尝试的办法为什么会没有奏效。这样以来,我们两人就开始投入专心地讨论心理问题了。在这个案例中,“零食”就是“通道”,但并非其它个案的“通道”都能在第一次咨询时就找到。

         用“投其所好”的方式找"通道",也许算个权宜的办法。它可以帮家长先对孩子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如果面对拒绝上学、只在家里打游戏孩子。不妨建议家长也在家里待上几天,也打几天游戏,亲身体验一下那种感受,再有机会跟孩子分享时,会更有理解对方的成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理解并不是完全同意,在理解中有感受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相同的感受部分,会让孩子感到被理解。不同的部分,可以让孩子感到家长的心理经验是开放的。从而“打游戏”就可能成为“通道”。

        我有一位朋友,他们家的小朋友才4岁。他管教的方法是讲道理。每逢遇到这种情形,两人常常不欢而散。他希望改变这种情况,看了《孩子的宇宙》,他开始留心观察孩子。他的孩子着迷坦克,以前他认为那些坦克只是孩子喜欢的玩具。现在他投入地去了解坦克模型和知识,和孩子分享玩坦克的各种感受,使孩子和他之间有了共同语言,建立起孩子对爸爸的信任。“坦克”就成为他们之间的“通道”。

        

        总之,进入孩子灵魂的“通道”,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通道”显现的时间也会有迟有早、有慢有快。不能是为找而找,大人在爱里的忍耐包容,谦逊柔和地对待孩子,“通道”才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月圆   2024-12-14 09:44:18

    \"爱与温和,让通道自然而然的显现\",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