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晨瑞

2025-01-25  17:18

336 6 1143

恩师和我和书的往事

我的恩师朱建军先生是一位爱书人。最初去老师家里学习,就被他家的书架所吸引。课间休息时,总会抽出几册翻翻。记得有一本书,是汪曾祺的《蒲桥集》,上面有汪老的签名。这本书就被我惦记上了。有一次,不记得是什么缘由,说是可以送我一本架子上的书作为礼物。我毫不犹豫地说,我要这本。朱老师说,好。我接着才说,这书上有汪老的签名。朱老师仍说,好。反而搞得我很不好意思。作为爱书之人,他哪能不知道书上有汪老的签名呢?

他知道我喜欢书,并且在读书的范围上和他有非常大的交集。他就把替他购书的任务交给了我。记得我曾为他买过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那时一买就是一大兜子,拿去就给报销。那时候,老师过生日,我都会送给他一册我淘来的民国版的心理学书作为礼物。没钱买书时,就问他借钱。现在都记得他马上掏钱给我的情形,还要问我一句,够不够。

但有两件关于书的小事,令我受教匪浅。那时候在林大心理系的楼层中央,有一个开放的大厅,里面摆在几个文件柜,都装满了政治学习类的旧书,无人问津。一次我驻足在这些旧书前浏览,忽然发现一册三联书店出版的曹聚仁的《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欣喜之余,顺手抄走。接着就去见朱老师,他看见我手里拿着这本书。我也顺嘴说是在哪里拿的。他说,你要是喜欢,我有这本书,可以送你。你把这本书放回去。我乖乖放了回去。这个事让我明白,不去占公家便宜是朱老师一贯的作风。但他的这句话,我把它理解为是他的书,我都可以拿。事隔多年,苑媛师妹告诉我一件往事,印证这个理解。她说,有一次她来朱老师家要买一本朱老师新出的书。正巧朱老师不在,我在。我跟她说,不用买,直接进里间拿了一本就送给她了。当时,她是瞠目结舌,所以记到现在。

我买书太勤,内子难免会嗔怪。有一次,我去书市买了1-50期的《新文学史料》杂志,很厚重的一大摞。为了避免家里的口舌,我就把书放到朱老师家里,嘱咐他,来我家时给我带来,就说是你送我的。朱老师诺诺。过不几天,他来我家(他的房子,租给我住,租价一直比市价低200,且可长期拖欠)。进门来,当着内子的面,他把书递给我,说了一句话,四个字,“给你的书”。当时,让我感慨至深。因为朱老师从不说谎话,我呢要他帮忙说谎,虽说是善意的谎言,这也是朱老师所不能接受的。而这四个字,竟是真话。虽说是一件小事,但说真话的身教使我牢记不忘。

这一两天,老师看了我发在群里的写淘旧书的习作,给我留言说,“过去淘书的情感,应该写的更具体些,有细节,就更能感染人,从而读者也更能理解你的遗憾。某次买到好书的过程,或买贵了懊恼的经历,实写带细节,让读者感同身受。”这也是老师一贯的作风,写文章要言之有物、生动具体。不管怎样,老师知道我有很多淘书的故事,希望我尽可能分享给大家,而不做泛泛之谈,我记下了。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麦田   2025-01-26 06:24:32

    每次看到蔡老师写和朱老师之间的故事,都很受感动。

  • 王翠敏   2025-01-25 23:02:17

    看了朱老师对蔡老师的好,除了羡慕还有嫉妒!怯怯地想蔡晨瑞老师的书哪天能送我几本?从现在开始使劲盼望着,盼望着……

  • 爆米花儿好美   2025-01-25 20:48:12

    通过阅读文章,我似乎也受到了朱老师的教育。

  • 靳彭盼   2025-01-25 18:36:59

    双向奔赴。

  • Anna   2025-01-25 18:34:21

    看了好感动啊!这么好的老师,亦师亦友,以生命影响生命。

  • 晓骡   2025-01-25 17:28:47

    好老师遇见了好学生,足够滋养一生双向奔赴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