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写作路就是长生路。在这个数据永生的时代,啥叫著作等身?就是你的著作,就等于你的身体。
应该用不了几年吧。
你在社交软件上的发言,你创造的小作文,你的声音,你的图像,都是构成你身体腐朽之后,用AI重生的血肉经脉。写得越多,你的生命就越具体。
百年之后,那个打通你生死玄关的,可能就是电源的插座。插头插入的瞬间,电流如孟婆汤的逆流,让你的数字魂魄在数据彼岸苏醒。而海量数据的涌入,则是你又走进人海的开始。
当然了,写作不是单行道,不能只写点东西,还得写点南北。不能光有自己的心声,还得有风声雨声读书声,更得或多或少有点时代的呼声。
因为一个人的塑造,要有长度,有宽度,有深度,更要有温度,这样,你的人才能立得住,才是立体的。
但数字永生不是单机游戏,不能只有鼠标和键盘。就像你家里的车,最好是两辆,一辆电车日常通勤,一辆油车跑高速,出门旅游。充电桩就像当代的笔墨砚台,每度电都是数字长明灯的燃料。
这么干,既省油又省心。不然全程电车,就算省下了电钱,也会变成店钱。
这两辆车,就好像用来写你人生的两支毛笔。一个软一个硬,一个写字,一个画画。软的就像日拱一卒的每日精进,硬的就像壮怀激烈能写出飞白,让人想起瀑布的思维进阶。
所以,你的小作文,不能光有家长里短的近光灯,只照亮眼前的琐碎。也得有家国情怀的远光灯,能看见山河大地,这辆车才能上路。
所以,你现在每一次敲击键盘,都可能是,给你的木乃伊裹上的又一层新亚麻布。
当未来的考古学家用数据洛阳铲,小心翼翼地挖掘你的数字坟墓时,他们会发现,你的朋友圈像甲骨文一样刻满了时代的密码。你的生命,早已在现在你不经意间写下的字节中重生。
只是,当数据成为新的肉身,你是否还能分清,活着的究竟是你,还是你的数字倒影?
还有就是,哪天真正实现了长生,大家都成了唐僧,那唐僧肉还有没有味道?
或许,真到了那天,死亡成了游戏的结束,大家又都开始想“静静”了,世界也可以歇一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