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宙

2025-02-23  20:37

39 1 2535

《金刚经》:人生最顶级的清醒,是学会“不费力”

凌晨3点还在刷短视频,白天开会思绪乱飞,明明很累却控制不住焦虑......


你是不是也陷入了心猿意马的困境?


2500年前,佛陀弟子须菩提的提问,早已预见了当下人的精神危机:“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哪里是心安之处啊?怎样才能降服这颗杂念纷乱的心,保持心念平稳和内心的富足呢?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金刚经说什么》一书中,详尽拆解了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源头,


给出了“降伏其心”的实用心法,为我们摆脱精神苦役,重构内心秩序指明了方向。



01 降服妄心


《金刚经》有言:“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但有多少人,因“无明”,而常常自导“内心戏”,陷入胡思乱想、妄念丛生的痛苦境地?


妄心,让我们把暂时的当成永久的;把虚假的当成真实的,把变化的当成固定的。


如此颠倒错乱失去本心,当然产生无尽烦恼。

被领导批评一句,就开始焦虑是不是要被开除了,彻夜难眠;


同事拒绝提供帮助,就开始自我怀疑,是不是人家对自己有成见;


常常深夜EMO,为尚未到来的事情忧虑恐惧......


这些无休止的内心戏,就像24小时不停的悲情电视剧,让人耗尽心力。


《楞严经》有言:“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只要能停下纷乱的念头,就能心神安宁。


正德年间,朱宸濠叛乱,震动朝野。


身为巡抚的王阳明,一边带兵平叛,一边在军营讲学。幕僚急的直跳脚:“都火烧眉毛了,还讲什么学?”,


王阳明答:“越是乱时,越要修心。”哪怕军情再紧张,他都淡然自若。


他给自己写下“身如槁木,心如寒潭”八个字,正是这种把战场当做修道场的定力,让他七日平叛,创下奇功。


越是忙乱,就越要守住心不乱。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


他也曾一度灰心焦虑:“还能东山再起吗?”人生还有希望吗?


为了不被坏情绪左右,他给自己创造了个“八风吹不动”的妄念消灭法,一旦观察到自己有妄念产生,便快速记录下来:“此念为名利”,“此念为恐惧”......


与友人游赤壁时,他写下了千古名句:“唯山间之清风,与江上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心境超然闲逸如神仙般自在。


《金刚经》提醒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所看到、感受到的一切,都如同闪电晨露,刹那间生灭,而我们却执着其中,


殊不知,那些你想要掌控的,其实正在掌控着你。这也正是人焦虑内耗的来源之一。


在精力极其容易被分散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及时给自己的妄念按下“暂停键”,守得一份内心的宁静。


02 安住真心


有僧人问赵州和尚:“如何是佛祖西来意?”佛祖来到西方的意图是什么?


赵州答:“吃茶去。” 看似答非所问,实则觉悟到,此刻喝茶即是修行。


然而,如今专注当下,细品一盏茶的本真之心,竟成了“稀缺”之物。


吃饭时刷手机,旅游时忙拍照,“此刻”仿佛只是为“未来幸福”攒素材。我们活在任何时间,但却永远不在当下。


但其实,人生最安心的时刻,往往藏在最平常的小事中。


试问:你有多久没有用心体会过一粒大米在舌尖绽放稻香的暖心瞬间?


是否早已忘记品读一本书籍时的忘我投入?可还记得上次亲吻熟睡孩子时的温馨幸福?



2024年,非遗博主李子柒,在经历了三年沉寂后,重回大众视野。


消失的三年,她的热度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再次掀起新一轮的“传统手艺人热”。


而大众对她作品的热爱,正源于她的极致专注。


拍摄酿酒那一集,李子柒坚决要求连续拍摄4分钟,不能剪辑,充分展现稻谷浸泡、蒸煮、发酵全流程。数以万计的观众留言:好治愈,想回农村;


拍摄《兰州拉面》时,李子柒拜师学艺2个月,每天揉面到手腕肿胀,与市面速成美食博主形成鲜明对比。


当千万粉丝催更时,她坚持应季拍摄:春天拍藕粉必用当季鲜藕,拒绝用库存素材拼凑......


相信每个看过她作品的人,都能透过屏幕,感受到“仿佛自己也进入了禅定时刻”。


那些常常被我们忽视的不起眼的瞬间,却被李子柒定格成了一个个美好永恒。


这种拒绝速成的定力,才是当代最稀缺的修行。


《金刚经》开示人们:“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安住真心的最高境界,不是避世躲清净,而是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的独一份安然。


正如南怀瑾先生的比喻:“像台风中心的平静,外境越乱,内心越稳。”


当你开始焦虑,内心的安静如此难得之时,记住:能意识到自己分心,就已经在觉醒的路上了。


03 超越二元


《金刚经》中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佛法尚应舍弃,更何况其他?这世间本就没有绝对的统一标准。


然而,大多数人都容易陷入“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绝对化思维陷阱:


职场中,有人认为“必须升到管理层,否则职业生涯就是失败”;


家庭里,不乏虎妈鸡娃“不上985,孩子注定会被淘汰”;


关于健康养生,要么要求自己必须日行一万步,要么报复性熬夜,说什么“及时行乐”最为重要;


而在人际关系中,固执地认为“谈利益的都是势利眼,讲感情的才是真朋友”......


二元对立思维,使人们走向思维窄化,焦虑内耗,还会影响人际关系,甚至事业前途。



那么,如何才能超越二元?


明冯梦龙曾在《古今谈概》中讲述过这样一段趣事。


北宋哲学家、思想家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受一位士大夫邀请赴宴,席间有歌妓劝酒。


程颐看到此景太不符合礼仪规矩,当场拂袖而去,而程颢却安享宴会主人的各种安排,怡然自得。


第二天,程颐还在为哥哥昨天的做法而生气,认为有身份的人,不该留恋这种场合,而应遵从儒家礼教。


程颢笑笑说,“昨日座中有妓,我心中却无妓;今日斋中无妓,你心中却有妓。”


弟弟程颐听罢自觉惭愧。


面对声色犬马,程颢心如明镜照物,而弟弟程颐却认为,“凡是不符合礼教的,都是错的。”


相比之下,程颢看似违背了礼教,实则兼顾了两者,既不让主人尴尬,又保持了坐怀不乱的定力。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箴言告诉我们,灵活应变的灰度思维,才是破除二元对立,不在精神上“内耗”的不二法门。


04 写在最后


南怀瑾先生在书中写到:什么叫修行?念念皆空,随时丢,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而在洗碗的水声与键盘的敲击间。


当李子柒的镜头定格藕粉凝霜的刹那,当程颢在笙歌中守住灵台清明,我们终将顿悟:


所谓降伏妄心,不过是看破"如梦幻泡影"的虚妄执着;


所谓安住真心,无非是修炼"如如不动"的当下觉知;


所谓超越二元,实则是悟透"法尚应舍"的灰度智慧。


愿“降伏其心”的箴言穿越时空,照进你我的现实,愿我们都能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活出一份安然自在。


END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小宇宙   2025-02-23 22:07:10

    谢谢苍雪老师的鼓励[愉快]

  • 苍雪无语   2025-02-23 21:31:38

    小宇宙顿悟的这份安然清欢,让人受教,大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