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二次去长江边,这是我回来后第二次去江边。人去江边,总是有理由的。在广州市,我也去过几次江边,每次去江边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有时候会跟不同的人,有时候也会是自己一个人。去江边,总是会想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不是靠水近一点,智慧真的能长一点呢?如果智慧真的能长一点,我去了那么多次水边,是不是比以前要更理性了一点?我不太了解,或者说我不太确定。广州第一次去江边,是一个很奇特的机缘。那是在一个读书会的群,大家不仅分享读书的经验,也分享附近游玩的经验。我刚到广州,不知道哪里好玩便想去江边,结果说了一句,谁愿意去黄浦江玩,后面有人纠正我说,是珠江。后来,我就要和那个人成了一段时间的朋友,他是厦门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硕士。我们很聊得来,但是也正因为这种聊得来,我们很快就知道了其实彼此只适合做普通朋友。于是呢,在一个大家都需要去寻找亲密关系的时节,我们就没有把时间在更多花费在彼此身上了。再下次去就是和爬山认识的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呢其实我还真的挺想跟他保持长期的好朋友的关系。不过,大概是人家觉得不太合适吧。确实有可能是男女之间很难有这种纯友谊,所以我们后面也联系较少了。第三次和另外一个朋友去珠江,那个朋友好像是中山大学的,但是他一点也不像中山大学的或者说,我感觉他有一点,不好说,他说他喜欢看我思考的样子,看我非常逻辑清晰的表达观点的样子,我感觉这个应该在他身边非常常见吧。所以感觉他不太像中山大学毕业的样子哈。当然,后面我们也没有进一步相处。因为我觉得,要么我要看你看得很顺眼要么我们要很聊得来。他好像没有哪一点特别突出,所以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