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文章我写完后,发给DeepSeek看看,想让它给出评论,它以为我是提要求让它写,于是根据我写的,它又写了一篇。我附到后面,大家看看,对比一下真人写的和AI写的,都有哪些不同。我承认不管是文采还是引经据典、专业术语方面,是远不如它的。我想,比较一下,应该能多了解一些AI文章的特征。
下面是我本人写的,手机打字出来的。
春天来了,夏天也不远了,裙裾飘飘的季节就要到了。你的减肥大业,开始了吗?
小同事莹莹又开始中午不在食堂吃饭了,说食堂的饭太油腻,要减肥了。老闺蜜璐璐说,她已经连续一个月不吃晚饭加跳操了。
现代美女一项长盛不衰的事业就是减肥。130斤的嫌自己胖,100斤的也嫌自己胖,甚至90斤重的美女都天天嚷嚷着减肥。
这和我们老祖宗的审美可不一样。《诗经》里的美女,可是“硕人”,高大健美,才是众人眼里顶尖的美人。
诗经 卫风 硕人
硕人其颀(qí)²,衣锦褧(jiǒng)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硕人:高大白胖的人,美人。当时以身材高大为美。此指卫庄公夫人庄姜。
颀:修长貌。
衣锦:穿着锦衣,翟衣。“衣”为动词。
褧:妇女出嫁时御风尘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风。
齐侯:指齐庄公。子:这里指女儿。卫侯:指卫庄公。
东宫:太子居处,这里指齐太子得臣。
邢:春秋国名,在今河北邢台。
姨:这里指妻子的姐妹。¹¹谭公维私:意谓谭公是庄姜的姐夫。谭,春秋国名,在今山东历城。维,其。私,女子称其姊妹之夫。
《诗经》中很多诗都因年代久远,搞不清谁写的、写谁的,而这篇《硕人》则非常清楚明白,写的就是卫庄公夫人庄姜。
《左传》中也明确写:“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齐国是大国,太子之妹还是个大美女,卫国人都很欢喜,热情洋溢地记录了庄姜嫁来卫国的盛况。
第一句就写出卫国人眼中的山东美女是个“硕人”,大高个儿,穿着锦衣披风,美得耀眼。后面连用几个诸侯名号,来显示美女身份之尊。
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
领如蝤(qiú)蛴(qí),齿如瓠(hù)犀(xī)。螓(qín)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荑:白茅之芽。
领:颈。
蝤蛴:天牛的幼虫,色白身长。
瓠犀:瓠瓜子儿,色白,排列整齐。
螓首,形容前额丰满开阔。
螓:似蝉而小,头宽广方正。
蛾眉:蚕蛾触角,细长而曲。这里形容眉毛细长弯曲。
倩:嘴角间好看的样子。
盼:眼珠转动,一说眼儿黑白分明。
这一段非常经典,先是分别写了美女的手多美,肤色多么白嫩,脖子、牙齿、额头、眉毛分别像什么。
这比喻之物,和如今我们的概念有很大出入,估计现代人对这些天牛幼虫啊什么的已经领会不到美感了,但在那个原始的时代,人们天天和这些大自然的虫儿草儿为伴,感情深厚,认为都很美的。
最后一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最为传神,至今大家还常用。甚至前面的详细描写都不用,只这一句,就足够了。前面的细描像工笔画,而最后一句就是写意画了,传神生动,就是这一句。
硕人敖(áo)敖,说(shuì)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fén)镳(biāo)镳。
翟(dí)茀(fú)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敖敖:修长高大貌。
说:通“税”,停车。
农郊:近郊。
四牡:驾车的四匹雄马。
有骄:骄骄,强壮的样子。
朱幩:用红绸布缠饰的马嚼子。
镳镳:盛美的样子。
翟茀:以雉羽为饰的车围子。翟,装饰马车的雉羽。茀,车篷。
夙退:早早退朝。
这一段继续描绘美女的马车在郊外停驻,马儿健壮,车饰豪华。大夫们早点退朝,好让君主别太劳累了,有精力应付新嫁娘。这一句简直有点开车了,哈哈。
河水洋洋,北流活(guō)活。
施罛(gū)濊(huò)濊,
鳣(zhān)鲔(wěi)发(bō)发。
葭(jiā)菼(tǎn)揭揭,
庶姜孽(niè)孽,庶士有朅(qiè)。
河水:特指黄河。
洋洋:水流浩荡的样子。
北流:指黄河在齐、卫间北流入海。
活活:水流声。
施:张,设。
罛:大的鱼网。
濊濊:撒网入水声。
鱣:鳇鱼。一说赤鲤。
鲔:鲟鱼。一说鲤属。
发发:鱼尾击水之声。
葭:初生的芦苇。
菼:初生的荻。
揭揭:长貌。
庶姜:指随嫁的姜姓众女。
孽孽:高大的样子,或曰盛饰貌。
士:从嫁的媵臣。
有朅:朅朅,勇武貌。
这一段很能体现《诗经》不好学的特点——生僻字太多,不会认不会读更不知道啥意思,每一个字都得费劲半天。
不过也很难得,这一段描写让我们知道那时候的黄河,是向北流的——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看来还曾经在这里是向北流去。
而且,那时候的黄河水势浩荡,岸边芦苇丛生,河里还有很多鱼,撒网捕鱼是河边人家的常事。和现在的黄河很不一样哦!
最后一句又回到庄姜嫁来的场景,原来她还带来众多陪嫁男女——那时候,媵妾、媵臣都算是庄姜的嫁妆吧。

《硕人》被称为“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这首诗读罢,记得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抓住了诗的灵魂,美的灵魂,女人的灵魂。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灵美通过眼睛透露出来,让人一眼万年。
那么,为什么在《诗经》的时代 ,“硕人”才美呢?
我想,主要还是因为那个时代生产力底下,先民们生活条件不高,满面菜色总是不美的。
而诸侯的女儿因为有条件吃得好,才能长得高大健壮。古人对女人的价值,最看重的就是生殖能力了,高大健美的“硕人”总让人相信是个能生的。
而事实上,诗中的庄姜却没能生个一儿半女的,是个美丽的可怜人。
庄姜的夫君是卫国的前卫庄公,他们生活在春秋初期。此时的卫国国力衰弱,所以积极地搞政治联姻,卫庄公迎娶了齐国的公主为妻。包办婚姻很少有幸福的,更何况是政治婚姻,婚后庄姜长期受到卫庄公的冷落,最终导致无子。
嫁到卫国的庄姜,备受冷落的庄姜,在余生的岁月里,还能保持“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灵动活泼吗?女人啊,在那个身不由己的时代,是多么无奈啊。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应该庆幸,女人同样可以活出风采。美,不必由外力加持,思想独立与经济独立,就会让我们散发出由内而外的美。
~~~~~~~~~~~~~~~~~~~

~~~~~~~~~~~~~~~~~~~
下面是AI写的:
从《硕人》到A4腰:美的解构与重构
《诗经》中的庄姜踏着黄河的浪花而来,"硕人其颀"的身姿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她的嫁车碾过先秦的原野,玉镯与铜铃的和鸣惊醒了沉睡三千年的审美基因。而今,当电子秤上的数字成为美的圣旨,当社交媒体将"直角肩""漫画腿"编织成新时代的裹脚布,我们不禁要问:在时光的长河中,美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解构与重构?
### 一、先秦的审美密码:生命力的礼赞
在《硕人》的笔触里,美是具象的生态诗学。"施罛濊濊,鳣鲔发发"的黄河岸边,"葭菼揭揭"的芦苇荡中,庄姜的美与自然万物构成互文。蝤蛴般的脖颈不是现代医美模板,而是农耕文明对丰收的隐喻;"手如柔荑"的比喻里,藏着先民对植物萌蘖的敬畏。这种美不是孤立的符号,而是天人合一的生态系统。
先秦的审美是生命的狂欢。青铜器上的饕餮纹、玉琮中的通天意象,都在诉说一个真理:美必须与天地同频共振。庄姜"翟茀以朝"的仪仗队,不仅是贵族威仪的展示,更是对太阳崇拜的延续。当四牡朱幩的车驾驶过农郊,人们看到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体,而是整个部族生命力的具象化。
这种集体无意识塑造了独特的审美范式。甲骨文中的"美"字,是头戴羽冠的祭司形象;金文中的"好"字,是怀抱婴儿的母性图腾。在文字基因里,美始终与神圣、繁衍紧密相连。就像庄姜的"硕人"形象,本质上是部族对强健生殖力的崇拜。
### 二、现代审美的异化:数字暴政下的身体囚笼
消费主义重构了美的符号系统。当维密天使的翅膀遮蔽了《硕人》的月光,当健身房的体脂率取代了"巧笑倩兮"的灵动,身体沦为资本增殖的试验场。社交媒体上的"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本质上是将人体物化为可量化的商品。这种异化在直播滤镜中达到巅峰,虚拟形象成为真实存在的暴君。
数据化规训正在制造新的身体政治。每天摄入的卡路里、运动手环上的步数、体重秤上的小数点,构成了现代人的数字化贞操带。这种精密控制让庄姜时代的"硕人"成为罪过,让"硕"字从赞美词沦为禁忌语。当90斤的少女仍在追求"BM身材",我们看到的不是自律,而是规训内化后的自我殖民。
焦虑产业链悄然成型。从代餐奶昔到抽脂手术,从束腰带到瘦脸针,万亿市值的美丽经济建立在现代人的身体焦虑之上。这种产业逻辑与《硕人》时代的审美形成荒诞对比——彼时的美是部族共生的果实,今日的美却是资本异化的标本。
### 三、重构审美维度:寻找遗失的灵韵
在敦煌壁画的飞天与文艺复兴的维纳斯之间,存在着惊人的审美共识:美是生命力的自由流淌。米洛的维纳斯有着庄姜般的丰腴体态,敦煌飞天的"S"形曲线与"巧笑倩兮"异曲同工。这些穿越时空的审美密码提醒我们:真正的美永远抗拒标准化的暴力。
多元审美正在解构单一霸权。汉服复兴运动中的"唐褙子宋百迭",打破了"白瘦幼"的审美垄断;"Body Positivity"运动让大码模特走上T台。这些努力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回归,而是对《硕人》精神的现代诠释——美应该如黄河般包容,像芦苇荡一样多元。
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重建审美伦理。当AI绘图可以生成完美容颜,当基因编辑可能定制"黄金比例",《硕人》给我们的启示愈发珍贵:真正的美不在像素与碱基对中,而在"美目盼兮"的生命律动里。这或许能解释,为何三千年过去,"巧笑倩兮"依然比任何整形模板更动人。
黄河依旧北流,芦苇年年新生。当我们在健身房的镜子前焦虑时,不妨想想那个从《诗经》中走来的女子。她的美不在尺寸与比例,而在与天地共鸣的生命力。或许真正的审美革命,不是推翻某个标准,而是像先民那样,重新学会在晨露中看见柔荑的光泽,在暮色里读懂蛾眉的韵律。毕竟,当数字暴政退潮后,留在沙滩上的,永远是"巧笑倩兮"的人性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