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晨瑞

2025-02-28  00:40

97 2 731

河合隼雄:《孩子的宇宙》“导读”第六章 孩子与死亡 1.

1. 死亡的问题与孩子


不能不说,我面对死亡的话题,似乎要说的话并不多。我仔细的回顾自己童年的经历和我孩子小的时候,我想不到有谁和我谈过关于死的话题,或者我和孩子聊过这个话题。

当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在爸爸厂子门口住着一家人,那家有个很胖的孩子,比我高大。爸爸偶尔带我上班去,我就去找他玩。据说也是有某种病,有一天爸爸下班回来说,那孩子病死了。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女同学,似乎是糖尿病,很瘦弱。有一阵子没有来上学,听说病死了。那时家属院里还有一个孩子,比我小一两岁,得了白血病,维持了一两年,也病死了。到了高三时,也有一位女同学先天性心脏病去世了。总之,可以回忆起来的,就是这些。总之,都是病死了。不治之症是死的原因,似乎这就是关于死的答案。

回想当时的感受,只有在高中哪位女同学去世的时候,班上的同学凑钱送了花圈,有一些凝重的感觉。再就没有什么印象了。我没有什么忌讳死这个问题,只是我不懂该怎么说,也没有人给我讲。所以,后来再遇到长辈、朋友去世,也只是凝重的感觉。

直到过了四十岁,我逐渐明白死是怎么回事了。在肉体的衰残和灵魂的归宿上渐渐清晰了。我有时候会感觉到某个人在死的事情上是准备好了,某个人还没准备好。虽然他们可能离死的时候有还很长的距离。尤其见到那些可以面对死这个问题的老年人,准备好的人在神气上,就非常安详安稳,视死如归。

冰心先生在怀念胡耀邦的一篇文章里,提到了死亡和生命的关系,大概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死了,人民却记得他,那么死亡也就不是生命的界限了。”可以理解生命本身,也就可以理解死亡。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不知生,焉知死吧。

能够在死之前,明白死,是一种幸运。早一点儿明白,也许就可以回答,孩子所问的有关死的问题。也许就可以明白,孩子说出有关死亡的话语。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静静一隅   2025-03-05 15:42:18

    如同郝老师所说,人在小的时候,对死亡相对而言是无感的。可能人到中年的时候,感受到死亡逼近的时候,就开始思考。那天我问我老公,要是人知道自己哪天死亡是什么感觉?他说,你得问问被判死刑的人。

  • 吴勤   2025-03-05 10:44:51

    认识到身体的有限性,才能看到灵魂的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