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引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多少都会遭遇对自我的失望、恐惧、不接纳。这是最普遍的困惑,也是最抽象、最复杂的困惑。——自序
【我的理解】
人的痛苦大部分时候都来自纠结和拧巴。
无法接受现实,不能接纳自己,耿耿于怀于过去,惶惶然于未来。
这也几乎是现实中大部分普通人的真实写照。
心理学中,有“真我”和“自我”两个概念,真我是那个不需要迎合外界的,真实的自己,“自我”却是被社会规则和标准规训后的自己。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人不得不隐藏真实自我,违背真实意愿,委屈自己。纠结郁闷和烦恼也就产生了。
2020年,上海警方在采集人口基础信息时,在拆迁房中发现了一个流浪汉,此时的流浪汉神志不清,衣衫褴褛。不成想,十多年前,这个人竟然是当时的高考状元,也是走出他们村的杰出人才。
一时间他的故事登上热搜,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当年的高考状,怎么会沦落至此?
原来,出生于1971年的姚远,从小就聪明好学,以当年高考状元的身份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成为了全村人的骄傲。
但到了学校他才发现高手林立,自己的危机感深重。他只能加倍努力学习。不出所料,毕业后,他也以优秀毕业生身份,被一家科研单位录取。一工作就是九年。
可是,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以及工作上出现的不顺,他选择了辞职。他想去上海闯荡,他以为,凭借自己的名校身份和多年工作经验,一定能出人头地,证明自己的优秀。
可事与愿违。他的上海闯荡之路并不顺利,很多大企业需要有海归北京的,更优秀的人才。
多次被拒的姚远对自己彻底丧失了信心,当他花完一分钱后,就开始了流浪生活。原先高傲的他,此时也只能选择在现实面前低头,从对干一番大事业的渴望,到能活着就行,姚远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因为无法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姚远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也因为无法与自己和解,本该做出更大贡献的高考状元,成了一个自我厌弃的流浪汉。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差,只有在真实中接纳自己,才能与自己和解,放下焦虑。
听过一段特别治愈的话:
人生是用来体验的,不是用来演绎完美的,接受自己的平庸和迟钝,允许自己出错,也允许自己偶尔断电,带着缺憾拼命绽放,放下焦虑,接受每一个阶段的自己。这才是与自己达成和解的唯一方法。
莫言说:“真正的强大不是忘记,而是接受,接受分道扬镳,接受世事无常,接受孤独挫败,接受突如其来的无力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困惑、不安、焦虑和遗憾。
调整自己的状态,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路上的磕磕绊绊在所难免。
与自己和解,让过去翻篇,允许一切的发生,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