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和搭子一起解决晚饭。刚打完饭找到座位坐下,搭子就收到他的老同学给他发来的一道高中政治题。正好我也是读文科的,于是他顺手把手机递给我,问我是否会做这道题。
我瞄了一眼图片,题目是这样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坚持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
图片中的某人先选择了“经济手段”,后用红笔更正为“法律手段”。我问搭子,红笔写的是正确答案吗。他说,他也不知道,也有可能是这位老同学在戏弄他。
我心中一凉,因为我发觉我的观点和图片中做题的这个人相同——看到两个政策就下意识地认为答案是经济手段。而后面对红色的标示,我苦苦思索了一番,但是凭借我模糊的记忆,也不能得出肯定的解释。
于是我放弃了思考,打算专心吃起饭来。然而几乎是同一时间,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恼怒。我在恼怒什么?起初,我以为我面对的是大学生做不来高中生题目的嘲笑,但我从来不为做错题目而羞愧。直到四小时后,我写下这篇随笔,我才想明白,我因这无聊的把戏而生气。虽然我不能判断这位老同学是否有这番意图,但这象征权威的红字着实扰人心烦。何为正确?!这道题目对我而言并不重要,可它却想把我卷入一场无知识基础的讨论中去。我为何要在本应美味的晚餐时间去浪费这份心力?
我的搭子说,他把这道题转发到他的老同学群里去了。而后,他似乎深陷于随之的网络探讨中。我无言,只是默默地一口一口吃我的叉烧拼烧鸭饭。油脂给身体带来的满足是无与伦比的,而我现在该想的,是明天应该怎么消耗掉这份热量才对。
临走之时,搭子突然说,忘了给这份美食拍照了。我说,没事,我们可以下次再来吃。我们离开了这里。我不关心他知不知道答案,我们只是来探店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