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有云

2025-03-28  23:02

47 5 1420

和自己谈谈心365-187


忙忙叨叨一整天,不知道只是因为心绪不宁而想不出写什么,还是因为从早晨6:40迈进办公室到晚上9点半离开办公室,中间几乎没有时间和空隙来想自己的事情,所以思路也枯竭了。


据说能够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也是一种本事,但这真的很难,而且是在漫长的无聊的会议里熬过宝贵的时光。关键如果只是开会也就罢了,开会占用的时间多了,干活儿的时间就少了。但糟糕的是,那些活儿一点儿也没见减少,只能额外占用更多的其他时间来处理。


当然,可能只是我操心的太多。有时候有些人能够在完全不掌握状况的条件下,很安然的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不行,我一定要知道,事情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到了哪个流程和哪个环节,后面还需要什么。否则,我就完全没有安全感,总是觉得会出事。甚至办文办会太顺利,也会觉得可能要出事,一定会有一个大大的可怕的错误埋伏在某处,随时随地跳出来。也许这就是焦虑感吧,或者真的就是一种不自信的感觉,是对自己不能够安然处理或者是坦然去面对变化的一种不自信。总觉得那种恐惧埋伏在某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来袭击我,而我却完全无力反击。


说来说去,总是内心还不够强大。那些敢于拖拖拉拉的人,敢于弄一半儿就脱手的人,一定都是心理非常强大的人,至少他们不会因此而有什么心理负担。这个世界可能就是这样,有我这种操心的人,就有那些放手的人,这就是平衡。而且,我操心的事情不仅仅只是控制事情的发展和走向,也包括许许多多的想要达成:想要得到更多的时间亲近自然,和家人在一起,干自己喜欢做的事。可能就是太贪心了吧。


现在最重要的是,养成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安然处之的心态。总之,不想要慌慌张张,就要按捺住自己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的本能。不能像个精神脆弱的人,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要跳起来的样子。而是哪怕内心慌乱的不行,也要面上做到沉稳自如。这是修炼。也许这种沉稳自如演着演着就成了真的。


从前我一直都很羡慕那些可以不紧不慢,什么事情都没有那么着急,无论你怎样催促也能够按照自己节奏做事的人。我觉得他们的内心是很安稳的,可以不受外界影响。当然我也可能想错了,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希望能够成为那样的人。


絮叨到这里,也想到,其实我不应该对自己有这么多的负面评价和过度的反思。也许在别人看起来,我已经足够强大,足够应对各种情况,也能够应对的很好。我只是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太追求完美。在我的眼里,那些不完美的部分总是占了那么大的比例,而完美的部分却总是很容易放过。所以核心是什么?恐怕还是要无条件的接受自己的不好,接受自己会有软弱无力的时候,接受自己有做事情做得不完美的时候。


这里面最大的区别我觉得可能就是是否尽了力。每次我觉得愧疚或者觉得这件事情很懊恼的时候,总是会反思,觉得自己没有尽力,为什么不可以多考虑一点,为什么不可以再努力一点?但这可能就是个误解,我所谓的尽力在我当时当地的程度可能已经达到了。事后反思找出的问题在当时无法成为我不尽力的理由,我能达到的自己尽力的边界已经在那儿了,而我却奢望把它变得无限大,无穷大,可以无限制的达到完美的要求。


现在这一顿唠叨,仿佛是给自己做心理咨询,又仿佛是安慰自己。但我还是希望,不管怎么样,总是要有一些时候,要有一些对自己更多的肯定。明明常常做不到,还是要往这个方向去努力,或者甚至就像我经常做的那样,眼睛一闭,心一横,随他去吧,无论怎样的后果,去承受,就是批评也好,返工也好,做了很多无用功也好,就随他去吧,让时间就这样往下走,而我也跟着时间往前走。


#日课365马拉松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山上有云   2025-03-29 20:23:04

    上班时间越长越觉得无意义,因为大部分的忙碌其实是无用功,不过是陪跑

  • 山上有云   2025-03-29 20:22:14

    谢谢,真是好主意!实践一下!

  • 山上有云   2025-03-29 20:21:40

    内心里我觉得他们是不负责任,但能如此坦然不负责任,我做不到。

  • 乐融融   2025-03-29 07:46:24

    “从早晨6:40迈进办公室到晚上9点半离开办公室”好敬业的山上有云老师👍,每天近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单位,已经非常优秀了,学习放过自己无限放大地追求完美。

  • Anna   2025-03-29 06:07:36

    在手上安一个\"关闭操心\"的按钮,每天给自己上几个闹钟,闹钟一响按一下,然后出去喝口水。另外,也让那些不操心的人学习一下担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岗位,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就好,其他人也得成长😊,抱抱你。

  • 恩珠   2025-03-29 03:05:34

    我觉得敢于拖拉或者干一半就不干的人,不一定是内心强大的,甚至我觉得能否这样做和内心是否足够强大没有直接关系。或许,或许,可能从开始就不上心、不想负责任,在我看来,更多看对这件事的在意程度。内心强大可以用来劝说自己做能力范围内但不能/不愿做的事,也能用来劝自己尝试超出能力范围内但但觉得该做的事。🍀🍀

  • 山上有云   2025-03-28 23:44:26

    是的,常常这样想,就是忍不住提前焦虑,事情发生了反而很坦然。

  • 握瑜   2025-03-28 23:43:10

    太敬业了👍,别让自己太累☕️

  • 毛角   2025-03-28 23:20:57

    其实办文办会只是决策部署的一个小环节而矣,即使出点小纰漏也没关系,每项决策都是反复协调或是打补丁才逐步完善的。这样想是不是可以放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