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
漂书的意象跃然眼前
时间到了,各家各户虚着掩门,在门里竖着耳朵,只等“书娃娃”来敲门......[奸笑]
“这书孩子”跳跃着,或轻或重地,或故意或调皮或不经意地敲着某家某户的门儿,在门缝里塞个红包,就嘻嘻哈哈哩哩啦啦跑开了......
吱~呀~!一声儿,谁家的心门敲开了,露出一张大笑的脸庞[笑脸]
所有的书都是心理学书 微信群上的聊天记录如下,请查收。
————— 2025-04-12 —————
奕 07:28
20250412
赴京赶一场世纪之风......风太大,列车逆风而行晚点一个半小时。坐在窗边,体会着郝老师的言传身教,渐渐“进入”写作状态——此刻感受到的是:码字的过程,也是一场奢侈的自我照顾。前阵子有点明白了自己的“写作卡”,一部分正是源于:向世界开放自己的所思所想,原来也是需要勇气的。郝老师的文字,如涓涓细流,也如面对内心不过是一件一日三餐的事情,没什么可遮遮掩掩的。如实记录起心动念,写作,就变得简单了,只是写,不需要“作”。这会儿有点明白了十年前那个“用力过猛”。那时候,郝老师还是蔡老师的时候,为意象对话约稿,写个半死(心里还有点美美的),郝老师收了作业,回了句“用力过猛”——那会儿也没勇气问“啥叫用力过猛”,估计要是真问了,老师会不会回一句:再看看再看看[破涕为笑]。就这么滴,一看就是十年。好像,有一点儿咂么出来了,不着急上头,还是“再看看......再看看[捂脸]”
————— 2025-04-13 —————
奕 17:45
@郝晨瑞 哈哈,下课了,老师的小作文也出来了。
老师的文字将课堂切出来一片——仿佛将我脑海里相应的部分扫描了一下,清晰地定了下格。
意识到我的“不跑神”是另一种策略:就是埋头抄笔记/完全没必要抄的PPT也给它抄下来——笔尖流淌的墨汁,象一条线,将我头脑里容易乱跑的念头跟PPT里的逻辑拴在了一起。
学习,真是件奇妙的事儿,头脑与身心隔山隔海,
蓦然间发现:彼此早已在转角守候多时[烟花][烟花][爱心][福]——有时是头脑跟不上身心,不知道自己已经做到了(书本上);大部分是身心读不懂头脑——唯有体验和实操足够了,才在路的尽头遇见“以为早就知道”的头脑。
就这样,身心脑灵,能同在的时刻,多乎哉,不多也[阴险][破涕为笑]
202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