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字好写,也不好写。想不好写啥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即使动脑子找,也找不到什么题目,似乎它们商量好了似的,一股脑儿都隐藏了起来。让坐在电脑前的我,不知所措,干瞪着眼着急。我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多,一般都会有信心写出来,心里知道迟早都会写出来的。可是,我还规定了自己必须在晚上十点半之前上床睡觉。现在已经8点多了,还能迟到什么时候呢?索性就开始写吧。
我今天开了一天的评审会,也不能开小差看书。反而得集中精力地听申请人的参评报告。看着这些参评报告,忽然有个念头冒出来。写参评报告,是参评者必须提交的一份文字性的对自我情结或原型体验的描述和分析。细细读来,发现参评者需要重视文字表达的能力。不是说评委们看不懂报告,而是说在写作这份报告的时候,如果可以用一个月的时间来修改它,恐怕对参评者的参评会大有帮助。
比方说,报告叙述的过程中,有内容表达上的逻辑矛盾。如果提前发现,就可以从体验上再次寻找原因,然后理顺这段文字。现在评审组收论文还没有特别复杂的要求,只要在截止日期交了就可以。但是如果参评者重视一点评审论文的写作,一定会为答辩加分的。
所以,在这里我想给参评者提个建议,最好在评审前两个月就准备好参评论文,请有经验的老师们帮助审读一、两次,给出一些具体的批改建议。然后根据建议进一步体验情结或原型的未觉察部分,使参评者在评审前进行的督导更加有的放矢。
开笔写着写着,就完成了今天的工作札记,也完成了作文,真是一举两得。愿这个小建议对以后的参评者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