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健身后,我在回家路上遇到一位约莫三十岁的男子。他身高一米七左右,身材偏瘦。当时我已走过他两米远,听到他问地铁站的位置,还是好心折返为他指路。
谁知我刚停下脚步,对方立刻话锋一转:"我是来出差的,港币用完了,现在要去机场..."说着便掏出手机,"能不能借我些港币?我们加个微信,明天就用人民币还你。"
经历过太多次类似骗局,我瞬间看穿了他的把戏。那条小路僻静无人,我不愿多作纠缠,只说了句"不好意思,不行"便转身离开。
现在回想起来,这套说辞实在漏洞百出:若真需要港币应急,大可直接微信转账人民币给我,还要等明天;香港地铁都支持支付宝付款,有能上网的手机就可以了。加我微信,不就是要推荐我买股票吗?
这让我想起疫情期间在教会楼下的遭遇。两个声称"在澳门赌输钱吃不上饭"的女子,用同样的套路博取同情。我当时虽心存疑虑,还是花了一百来块请她们吃了两碗面。如今看来,这种廉价的演技,确实不值得再浪费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