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晨瑞

2025-04-18  00:30

145 1 1436

杂谭(60)

《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始云雨情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从整部书的结构看,这两回书都是为后面的故事展开做铺垫的章节,因为刘姥姥、秦钟这两个重要角色,如果不在这两回出场,后面的故事就没法讲了。

但怎么让这两个人物出场呢?不能不说,作者曹雪芹的运笔之妙,铺陈故事,穿针引线,即照顾后面需要的故事情节发展又兼顾了前面出场人物之间关系及人物性格深化。

试举几例:

袭人和宝玉关系的深化,是通过宝玉初试云雨情,推进了袭人和宝玉的感情发展,为袭人后来的命运遭遇埋下了伏笔。

通过贾琏戏熙凤,为熙凤怀不上孩子及后面的生病,贾琏的偷偷纳妾埋下了伏笔。

贾蓉向王熙凤借玻璃炕屏,聊聊几笔就刻画出贾蓉的轻浮,为贾蓉后面的所作所为做了铺垫。

送宫花,即有对林黛玉多疑性格的刻画,也有对薛宝钗的病的交代,引出之后林黛玉吃冷香丸埋下伏笔。

对王熙凤的性格、权势也有进一步的深化。这些都是通过刘姥姥在贾府的所见所闻、宁府的尤氏秦氏对王熙凤的宴请烘托出来的。

在这两回书中,使王熙凤的专横、贾宝玉的风情、贾琏的好色、贾蓉的轻浮、薛宝钗的大度、林黛玉的多疑、尤氏的软弱等人的性格更加饱满鲜活。

而这些都是借着刘姥姥和秦钟的出场来实现的。这样也为刘姥姥再进大观园和秦钟宝玉之后产生的深厚情谊做了好了铺垫。

那么这么一摊子散碎的事情,是通过哪两、三个人物来实现的呢?

第一,就是周瑞家的。这个人物很关键,没有她,刘姥姥就进不了大观园。没有她送宫花的走一圈,各个小事情和伏笔就没法穿在一条线上。所以,她就成为曹雪芹塑造的那根引线的针。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周瑞的媳妇,这个位置,即保证了她能为刘姥姥说上话,而且各方她都可以走动;她又是一个记得人家好处,还要面子的人,所以她说帮助刘姥姥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事。

周瑞家的还有以下特点:

有见地。

比如:“我的姥姥,告诉不得你呢。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回来你见了就信了。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有决断。

比如:“快走,快走。这一下来他吃个空子,咱们先赶过去。若迟一步,回事的人也多了,难说话。再歇了中觉,越发没了时候了。”

有章法。

先派小丫头去打听动静,找王熙凤的心腹丫头平儿,再见王熙凤,又请示王熙凤,再去回王夫人,次序得当。

说话得体周详。

比如: “……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奶奶裁度着就是了。”

不多嘴。

周瑞家的给林黛玉送花一节。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林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也不言语。回宝玉问宝钗的话,周瑞家的回到:“身上不大好呢。”

周瑞家的回话,简短明确。即没有铺开说,也不多嘴。非常精准到位。

所以作者用周瑞家的言语和行动,顺利地将七、八个场景人物贯穿起来。曹雪芹写的这个小人物可真不简单。

接下来,通过尤氏秦氏这对软弱苦命的婆媳,请王熙凤吃饭打牌引出宝玉和秦钟的相会。举行这场热闹的聚会,就是为了宝玉和秦钟的见面而煞费的苦心。包括尤氏和短命的秦氏在书中的桥段都是一些穿针引线的作用。

所以,《红楼梦》作为经典著作,不管它的主要人物塑造的如何成功,要是没有这些关键的小人物出现,是完成不这样宏大叙述和思想表达的。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Jasmine.樂   2025-04-18 07:58:33

    老师,吃冷香丸的是薛宝钗~另外,周瑞家的确实是最后给林黛玉送的宫花,还真是别人挑剩的,林黛玉很犀利,一眼就看出来并挑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