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作家讲座有感
写作“旧事物新发现”,关键是让“旧”有温度,让“新”有痛感。不必追求宏大的主题,只需抓住某个让你心头一暖或一紧的细节——
母亲补袜子时的侧脸、爷爷修钢笔时的呼吸声、老巷口爆米花的“嘭”响……这些藏在旧物里的细枝末节,终将在你的文字里重新苏醒,成为属于你独一无二的“新发现”。
当我们在旧物中看见时光的指纹、亲人的掌纹、自己的成长纹路,那些曾被视为“陈旧”的存在,便会在文字里重新拥有心跳。
不必寻找惊天动地的故事,只需俯下身,听听老衣柜的叹息、旧钢笔的私语、老照片的欲言又止——这些藏在时光褶皱里的细响,终将在你的笔下,成为独属于你的、永不褪色的“新发现”。
就像外婆的樟木箱,当铜锁再次“咔嗒”打开时,漏出的不是陈腐的气息,而是三十年光阴酿成的、带着阳光味道的私语。这,便是旧物最好的模样:它们从未死去,只是在等待某个懂得倾听的人,让时光的回声,在文字里重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