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晨瑞

2025-04-20  23:38

141 1 737

杂谭(62)

image


        今天的作业写什么吗?当然是早上去中华书局读者开放日了。上一次去中华书局,已经是23年前了。23年前因工作关系认识中华书局原总编辑傅璇琮先生。傅先生帮我打折买了一套绿皮本的二十四史。大概是在2002年春天,当时我的同事去采访他。我跟着同事慕名而去。傅先生虽然退休,但依然是全国政协委员,单位还为他保留着办公室。那时还没什么当当京东的促销,我只有向傅先生提出我的要求。他说可以。我记得去买书那天,他颤颤巍巍地还帮我一趟趟地搬书。后来,我请傅先生给我所收集的他的著作签名题词,他都一一照办,给我把书寄回单位。

      更巧合的是,我在美国时,经南大学者陈远焕先生介绍认识了西华盛顿大学的一位华人教授,他的岳父母就和傅先生住对门,关系很好。我也因此和这位教授迅速拉近了距离。仿佛傅先生成了我们之间交流的保障。我问读者开放日的工作人员,他们只是听过,而没有见过傅先生。我不是比他们幸运多了吗。傅先生已经作古,但在中华书局的工作人员依然显出崇敬的表情。

     一位名叫朱兆虎的编辑,爽快地和我加了微信。他听说,我和傅先生的交往逸事,只说了一句话,前辈教导我们永远为读者服务。下午,他还给我发微信说,我要找的一种书给找出来了。晚上,又发来他的同事在我挑书时照的照片。我心里很是感激。我购买了他任责编的一本书《唐长孺回忆录》却没有请他签名,真是遗憾。但他确实是为我这个去打酱油的读者,尽了他的一份书香之爱,为我这个素不相识的读者服务。

      我的师弟王陆骋兄也赶来选书,帮我排队结账,又帮我把书搬到网约车上,虽然就是去赶个书集,有他的出现,帮了我搬书的大忙。

     我想说的是,爱好需要人成就,爱心也需要可以承接它的人成就。感恩这些帮助我的熟人和新朋友,没有他们的出现,也许我自己的爱书会变成另一种样子,一种很没意思的样子。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王雪飞   2025-05-07 12:13:50

    想象中郝老师家会是个小型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