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生人的弗朗西斯*斯巴福德是英国一位成就斐然的学者和作家。他算是生正逢时,赶上读书的好时候,在他出生后的一、二十年,恰逢英国儿童文学蓬勃发展。不过,真正早就他成为书痴的,是他六岁以前的家庭生活环境。可以说,他生活在一个相当压抑的氛围里,比他小三岁的妹妹出生之后,就得了一种怪病。他作为孩子即不能分担父母的压力,又对妹妹的身体境遇无能为力。只能躲进书里,对现实主动选择了一种回避的态度,结果这个选择的结果伴随了他的一生。好在父母亲还是兢兢业业,在为妹妹治病的现实压力下,仍保持着乐观顽强的生活态度。
他读书很牛,为了写作《发现阅读》(按:其实书名意译为《小书痴》,似乎更贴切一些),恶补了“儿童心理学、哲学和心理分析学”。目的是分析自己的阅读经历,同时也用来分析他所喜爱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个恶补行为让人看着还是很心酸的。一个书痴,为了搞明白自己是如何成为书痴,用阅读的方法来给自己做心理分析,真是痴上加痴。
无独有偶,我国也有这样一位书痴。他就是著名历史学家童书业(1908-1968)教授,建国后执教于山东大学。他也是只会读书写作。女儿小时候,他陪女儿玩耍,拿一册春秋左传,让孩子找字词考他,他可以背出字词的上下文来。他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时,患有比较典型的强迫症,曾经找上海的精神科医生治疗过。他觉得他可以通过读书来研究这个病,达到治疗自己的目的。竟然写出一本《精神病与心理卫生》的著作,至今仍具积极的参考价值。可是,这种行为恰恰是由于强迫性的心理状态所驱使的。
读书成为情结,情结又驱使读书,循环往复,生命不息,读书不止。这种阅读,是一种境界,一种痴情,更是一种生命的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