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对夫妇
有一对夫妇,夫像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同为知识分子的妻子系上围裙,烧饭砍柴,认真做好家中每一件琐事。
他们共同经历海外的求学,共同面对政治动荡时的批斗。再困难都手挽手,肩并肩。
他们的爱得深沉,却又朴实。他们相处之道有四大黄金法则,堪称亲密关系的精髓:透明、细节、容错和边界。
他们书信中展现出的直白沟通,犹如灯塔一般指引着彼此的心灵。坦诚地表达过失,坦诚表达歉意,从而架起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桥梁。
不起眼的小事,如热牛奶煮早餐的细节,让家庭承载了满满的爱与温暖。
“生活白痴”的先生,常常因此而犯低级错误,身为妻子的她总是耐心地说:“不要紧,一切都会好起来。”“容错”的态度也让双方感受到了无条件的支持与信任。
再亲密的朋友,也要明白保持适当距离。适度的良好的个人空间反而促进夫妻关系的健康发展。
这一对夫妻,是战乱岁月中的知识分子夫妻,却在艰苦岁月中相互扶持,共同走过了63年。
第二对夫妇
这一对夫妻,妻从小自幼体弱多病,一生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医生判定活不过五十。
他的妻并不服输,在50岁生日近在咫尺之际,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三不原则”:
不拿别人的过失责备自己,
不拿自己的过失得罪人家、
不拿自己的过错惩罚自己。
她的夫,亦非常有趣。为了配合妻子的“三不原则”,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三自政策”:
自食其力、
自得其乐、
自鸣得意。
这两个人,一个“三不”,一个“三自”。表达虽不同,精神内核出奇地一致:处事态度的乐观通达与对生活的诚挚和热爱。
他们因着这样的原则生活,妻不仅顺利地跨过了50岁的大门,而且多活了43年,93岁生日才辞世。她的夫,在妻离世后在世间又多逗留了15年,于112岁离开了人世,与妻去了另一个世界团聚。
第三对夫妇
有一对夫妇,儿时皆极其艰苦。他们婚前素不相识,婚后相互扶持,开始漫漫一生的相守。
婚后二人,他们齐心协力,共同经营来之不易的小家庭,经济依然拮据,却都勤劳节俭。二人同心,生活井井有条,充满生机。
他们性格平和,遇到分歧时懂得包容理解,尽力避免激烈争执,从而使感情日益深厚,年复一年执子手。
这一对夫妇,他们天性乐观,熬过河南大饥荒。他们心胸开阔,对对方极为包容,用一生生动演绎双向宠爱的好姻缘。
这一对夫妇坚持劳动,饮食互补。长年保持规律作息:清晨7时,夫妇俩准时起床,餐后即刻出门散步,享受晨光与新鲜空气。
夜晚,他们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训,晚上9点或10点就寝,坚决避免熬夜。持之以恒的生活习惯,使他们的身体状况远优于同龄人。
这一对夫妇,从清末牵手,相携走到二十一世纪的今日。也让他们活成了“世界上年龄最大的夫妻”。
这三对夫妇分别是谁?请看揭晓的答案:
第一对夫妇:
夫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享年88岁。
妻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享年105岁。
二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成婚,相伴63年。
第二对夫妇:
夫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享年112岁。
妻张允和(1909年7月25日—2002年8月14日),享年93岁。
1933年结婚,相伴69年。
第三对夫妇:
夫彭思成,妻刘秀荣,二人分别出生于1902年和1907年。
1932年相识并结婚,共生育了七个子女,全部长大成人。
截止到2024年,他们共同生活了92年。
桑妮曾在《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中写:“生命中,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爱情,则是最好的陪伴。”
这一段话不止适合钱钟书杨绛夫妇,同样适合古往今来天底下所有相爱相伴的人儿。
今日520,我爱你。不止今日,更是年年岁岁。
愿您和您的爱人如上面三对夫妇,执子之手,相亲相爱。与子偕老,长情相伴。谱写属于您们自己的美好又和谐的爱情乐章。
2025.5.20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