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吃!快学!快跑~~仿佛后面有个人拿枪督着,自己就把自己“卷”起来了,浑身都紧绷着,生怕有半点疏忽。处处谨慎,处处留痕,整个人都被捆绑在箭弦上,回到家就像一瘫烂泥卧倒在沙发上。
这状态,大约处在工作岗位上的人都有感受,那时,简直不能再承受一点点压力了,只图做好眼前事,任何额外的活动都是负担。
可是近几月,参加一些活动,听了蔡老师的播客,发现日子还有另外一种过法。面对无数粉丝,可以慢悠悠地说一堆废话,可以把读错的句子反复重复好几遍,可以人为地把朗读语速调到0.5倍速。一群人,就一个本可以两三句话说清楚的事情,来来回回讨论半天甚至一天。发现真理没那么多,就那么几条或者十几条,诸如勤奋、包容、柔软、诚信之类的,却可以就其中的一条里子面子掰开了揉碎了说个几天几夜。
起初,我是不大习惯这种节奏的,内心里一阵一阵起急。后来发现了它的妙处,它给人一种极度的稳定性,你能感受到这种语调、这种节奏、这种人生态度的人看淡是非看淡生死的从容,安徽的袁老师,只在直播间里见上几面,你完全被他的淡定打动,
细细想来,从我们狼吞虎咽地吃东西,到火急火燎地与家人争执,再到为工作焦虑得寝食难安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定能生慧,着实不虚。静水流深,内心深处的波澜不惊,才有可能看见真正的自己,看清世界的真相。任何外界的诱因都不足以引起内心淡定的人的情绪波动,这些人生存的动力就是他们自己。
慢,从生理学角度也有很多好处,可以慢悠悠地体验平淡如水的日子,让整个身心处在一种舒适的状态,分泌更多的多吧胺和内腓肽,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记得丹尼尔. 卡尼曼所著的《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介绍,人拥有逻辑脑和情绪脑两个大脑,冲动冒进不分场合是情绪脑在发挥作用,一旦了解了这部分自己,就可以慢下来。慢慢吃饭,慢慢体验,发挥眼耳鼻舌身意的功能,感受这个世界的温柔与美妙。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同理, 慢下来也需要刻意而为,改变多年风风火火的习惯,让时间拉长,伴随着朝阳西落的每个时刻,享受甜美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