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风

2025-06-18  21:49

24 1 945

《小巷人家》二

image


(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玲姐跟宋莹在院子里种了蛇豆。蛇豆长得快结得多,她们两家炒蛇豆、炖蛇豆汤、蛇豆包子等,天天吃,就是为了省下给孩子买电视的钱。就这,为了给孩子买个上下学的自行车,玲姐拒绝了宋莹的好意,把陪嫁过来的缝纫机卖了,买了个自行车。图南天天带着林栋上学。林栋就骑坐在后排。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大荔县城。母亲在我们新家种了各种蔬菜。主要有西红柿、辣椒、茄子。还栽了两棵香椿树个一棵花椒树。她那时候已经从积肥组调到蔬菜种植实验站。也就有更多的育苗和种菜经验。当然,北方不种蛇豆,那种东西我长大到重庆上学才见到。


以前的缝纫机也算是“三转一响”之一(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缝纫师傅很吃香。南方的裁缝店在解放前就很厉害。比如很早时候看的《上海一家人》。去年,浙江大学的孙嘉良教授跟我们讲课,他的家乡就是裁缝之乡。当时,改革开放,老板白手起家,招聘的工人是带着缝纫机来的。他们就是那第一批先富起来的打工人,也是改革的先锋和开拓者。宋莹也是因为丈夫在恋爱时候省吃俭用送了她一块手表。否则,不会跟一个自己戴围巾手套而不知道她冷的直男结婚。宋莹今年没评上先进,生气坏了。因为奖品是一张电视机票。那时候,计划经济,电视机跟自行车手表一样都要凭票供应。还是丈夫用五十斤粮票换了一张。


我们的新衣是到裁缝家里去做的。甚至到了我上高中。也有裁缝上门来做,几家的衣服一起就做了。我巷子里的三宝哥,一共娶了五个媳妇。第一个留了个儿子。第二个媳妇是我老舅村里的裁缝。那个媳妇离婚时候带走了儿子。我记得她忙着做衣服,孩子就坐在旁边的木制婴儿车里。


玲姐他们一家四口住在两间小房子里。最后给女儿筱婷在空中隔了一个睡觉的空间。玲姐的婆婆摔伤住在他们家,图南只好借住在隔壁宋莹家。宋莹喜欢图南改变顽皮的儿子林栋的生活起居。老太太病好了,不但不想走,还想着把老头也接来。筱婷跟母亲一唱一和,说哥哥在邻家吃睡不好,学习受影响。早晨用冷水洗脸,怕骑自行车打盹。老太太才知难而退。


每家都有偏心的父母。玲姐跟丈夫工资各管各的,遇到大事各自拿。因为丈夫三分之一工资要给父母。就那老太太还惦记儿子高考阅卷老师的补助,想买个收音机呢。


其实,想想我家。父母经常为了钱和两家的亲戚发生口角。也是因为短缺经济,我们都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


上一篇

用心用功用情


关于日课

举报

  • 鲁人歌   2025-06-18 22:36:26

    好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