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申根签证,决定能够哪天去交申请材料的一个重要的瓶颈就是公证所需要的周期。按照最快的速度,找到一个靠谱的公证处大约需要一周;到公证处递上所需的资料,先拿到一个公证书,再对这个公证书进行认证,分别需要一周,所以当你开始准备申根签证的时候,基本上你的递签日期就只能约到三周以后了。
这样一个耗时在整个签证的材料当中最久、花费不菲的流程究竟在做一个什么事情呢?据我观察,就是一个中国公民把他的身份证,户口本加出生证明交给公证处,再由公证处出一个模板的公证书,盖上他的公章。
如果是对于遗嘱、借据等等这些民事材料进行公证,我还能理解,毕竟那是两个民事行为能力人之间的材料,不具有公权力。但是申根签所需要的亲属关系公证则不同。办理亲属关系公证所需要的底层材料全都是国家机关下发的证书,比如身份证,户口本和出生关系证明,这些材料已经是经过层层审批,盖着国家机关红印的证书。那再多走一道公证的程序,意义在哪里呢?换个角度看,公证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公证机构拿着国家机关的权威证书,一转脸出了一个公证书,这中间不需要做任何的专业判断,也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然而这需要花费一个普通申请人大约400元钱和两周的时间。这个价格还是普通处理的标价,如果加急,价钱大约翻倍。这一趟流程走下来,确实让我大开眼界。也许公证机构在这个业务上面所做的,本质上类似于一种特许经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