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夏至草

2025-06-24  23:39

13 0 800

读书笔记二

大理金梭岛遗址,有猜测是文献中提到的舍利水城,如果是,即为南诏的避暑圣殿。


天宝十一年,吐蕃册封阁罗凤为赞普钟南国大詔。

大理五华楼: 大理五华楼最早修建于唐代,是南诏王劝丰祐修建,宴请贵宾的地方。从南诏到元朝灭亡,大理发生五次大地震,每次地震必引发火灾,五华楼三次被火烧毁,又三次得到重建,由于苍山巨大的树木已越来越难以找到,五华楼也越建越小,在新建或重建五华楼工程中,剑川木雕是必不可少的。


文化大革命时期,五华楼被拆除,里面发现七十多块元碑,1998年,大理州政府拨款重建五华楼。


902年,南诏清平官郑回七世孙郑买嗣灭南诏,938年,南诏清平官段俭魏六世孙段思平建大理国。


石钟山现存是17窟,造像139入,其他包括崖画,碑碣,造像题记,其他题记等,造像有三分之二是传统佛教题材人物。


大理国段氏用僧为相,选官智吏均出自师僧。

阁罗凤议政图:

头囊

大袖僧衣,手持数珠,顶罩曲柄伞的王弟阁皮和尚。

左右拥簇佩戴“铎鞘”,系“金 ”

戴插猫牛尾的“朱 ”,

《阁罗凤议政图》中,武官手持的“曲柄宝剑”,许多学者认为正是著名的铎鞘剑。

这种兵器不仅是南诏王的随身宝物,更是南诏王威严的象征。

铎鞘,亦称“铎韒”,是唐代南诏的一种兵器。这种刀锋利无比,形状类似刀戟残刃,其柄部还饰有金饰,显得十分锋利,几乎所向披靡,所指之处无不洞穿。

旌旗,五个,是吐蕃制。

异牟寻朝义图 侍从中有一个人身背斗笠,左手执汗帕,右手扶一藤杖。

赤藤杖:赤藤杖是唐代南诏政权特有的藤制器物,因通体赤红而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韩愈等人的诗作多次提及该器物,赤藤杖在中唐时期作为贡品传入中原,因材质珍稀成为文人雅士的珍藏对象,白居易更将其视为人生伴侣,写下"吾独一身,赖尔为二"的著名诗句。


唐代至少有17位诗人创作过相关诗篇,形成独特的"赤藤杖文学意象":

韩愈《赤藤杖歌》以"赤龙拔须血淋漓"形容杖体形态。

白居易《红藤杖》记载"南诏红藤杖,西江白首人"的贬谪经历。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