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间,已经读书直播14次,从刚开始的紧张到现在的不紧张,从刚开始的担心自己普通话不好、形象不佳到现在的保持本我、慢慢改进提高的心态,虚心接受成长圈&她力量群友们和同学的建议,调整了直播间的灯光,昨晚又在画面里设置了个人特效和背景特效,觉得非常好玩儿,有点儿好像发现新大陆的感觉一般。
去年春节到老乡家吃饭,老乡姐姐正在某音上直播,看到她微笑、耐心地和每一个进入她直播间的朋友打招呼,并不时夸奖对方,让我感觉直播也怪不容易的,直播结束后老乡姐让我看她做的厚厚一沓学习笔记,才知道原来直播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播且播得好的。于是,在有一天晚上睡觉前尝试直播了一会儿,但不知道说啥,还老被提示违规,从此以后不想直播的事儿。
加入郑教授的她力量后,除了看到郑教授的每天勤奋直播外,还看到几个姐妹每天坚持直播,比如香港的湘女、广东的素简、唐老师等,于是蠢蠢欲动也想尝试直播。可是,直播什么呢?想来想去,只有读书呗。读啥呢?《道德经》呗,因为春节后自己开始读《道德经》,并打算今年把它熟背下来,但是依然没有勇气。6月8日在上海外滩沙绢旗舰店里,一句话没说地直播了郑教授和郭秀玲郭总对话及郭总分享的现场,然后生成回放。
6月10日,抱着“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的心情,开启了自己的第一场直播,感觉很紧张,头上不停地流汗,不自信,既期待有朋友到自己的直播间捧捧场,又不期待,担心自己的直播太差劲,直播结束后,后背和脖子有点儿僵疼,原来看似简单的一点小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哦。
直播三次《道德经》前面几个章节后,实在直播不下去了,除了照本读原文、释义和译文外,我分享不了什么,这本2500多年的书虽然只有5000字,但博大精深,不是我这个普通人有能力解读的。罢罢罢,换书!换什么书呢?由于打算今年把住了20多年的房子简单装修一下,书全部装进二三十个纸箱子里,堆放在阳台上,手头上只有不到10本书,选了最薄的一本《亲合力》,是歌德在1829年写的一部小说。
每次直播完,我都生成回放,打算有空时看看,以便更好改进,但一次也没有看过,因为实在没有勇气。成都的李静妹妹说直播间里灯光太亮了,要调整一下,并建议有一个直播间背景—读书主题的背景,我说只有等房子装修后才有,她说可以做个AI背景。我在网上查了下,暂时不知道怎么做,慢慢学吧。
昨晚的直播让我兴奋不已,原来可以设置个人特效和背景特效,我给自己头上加了一个草莓和兔子的虚拟头饰,背景设置了紫色的烟雾。对了,大前天晚上发现直播时还能加背景音乐,就加了最喜欢听的班得瑞的一些轻音乐等。
我的结论是:直播就是一个工具或玩具,正好我喜欢读书,又有很强的分享欲,看到直播回放中慢慢增加的观赏量,我觉得可能有人愿意听我分享的内容,那就坚持做下去吧,反正下班后没有别的事儿干,过去一二十年曾买了几万块钱的书,一本一本慢慢读,等将来自己眼花了,腿儿跑不动了,就坐在阳台上,泡一壶茶,晒着太阳,眯着眼睛,听听自己年轻时读过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