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小时候是否学过辛弃疾这首清平乐村居,或许学过,但好像都忘光光,现在读来,真是俏皮亲切的紧哪!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辛弃疾寥寥几笔,便勾勒出南宋乡村最动人的烟火画卷。词中没有金戈铁马的豪情,不见壮志难酬的悲叹,却以质朴的笔触,让我窥见了生活最本真的温柔。
词人用“低小”写茅檐,用“青青”绘春草,看似随意的字眼,却将江南乡村的宁静与生机娓娓道来。溪边草色的鲜润,茅檐下的静谧,构成了天然的背景幕布。而最令人心暖的,是那对鬓发斑白的老夫妻,他们操着吴地软语,醉意朦胧间相互打趣。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只“相媚好”三个字,便让历经岁月的深情跃然纸上,让人看到平淡日子里细水长流的浪漫。
三个儿子的身影为这幅田园画增添了灵动。大儿子在溪东挥锄除草,二儿子专注地编织鸡笼,他们用双手创造生活的模样,充满着勤劳质朴的美感。最可爱的小儿子,卧剥莲蓬的憨态,让人心头一软。他无拘无束地躺在溪边,将剥出的莲子送入口中,天真烂漫的模样,恰似无忧无虑的童年缩影。一家人各司其职,虽生活简朴,却其乐融融,展现出农耕生活最纯粹的幸福。
在那个山河破碎的时代,辛弃疾一生志在收复失地,却屡遭排挤。他笔下的村居生活,或许正是他理想中和平、安宁的人间图景。与现实的动荡相比,这方小小的茅檐下,是他为心灵寻得的一片桃源。读罢此词,不禁让人思考:幸福究竟是什么?或许不是功名利禄,而是能在平凡岁月里,与亲人相伴,做着平凡的事,享受着简单的欢愉。
《清平乐·村居》就像一坛陈酿的米酒,愈品愈觉甘醇。它让我懂得,生活的诗意往往藏在最朴素的日常里,那些看似平淡的瞬间,实则是千金难换的珍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