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觉得时间太多无法消磨,于是报了老年大学的书法课程,想不到书法课居然如此受欢迎,初级班、中级班都满员了,只有高级班还有两三个名额,我自信地以为自己从小学开始学写字,一直写到大学,工作后又是做行政管理,写好字是基本技能,虽然不是毛笔字,但对字的审美应该是上线的,上高级班也没问题。
书法老师是一位六十多岁,在小城略有名气的书法家,客观地说一手毛笔字写得不错,每次上课都是默认听课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笔法,也具备了一定的书写作品的能力。他一次上两节课,第一节课讲书法理论课,比如,欣赏书法作品,会看到每一列的字数不尽相同,每个字大小错落有致,左右呼应,一幅字远看像一幅画,近看气韵流动,生机盎然。我跟着学了两个学期,写字的进步很小,我反思一下,觉得可能是三个原因,一是字体已经固定,很难改变。二是年龄大了,接受能力差了。三是学习目的性不强,练习时间短,不够努力。
重新开始拾起学书法是去年底,闺蜜在网上买了书法课,非要拉上我一起上,说是有我陪学和监督,她才能坚持下去。我反正空闲时间多,免费让我学就学呗。学到今天已经半年,出乎意料我的毛笔字进步很快,竟然能一口气写三个多小时,完成了楷书作品《沁园春·雪》,也能写行书作品《兰亭集序》。原来学习书法必须顺序渐进,从控笔开始,按照科学又趣味的模式学习,就能事半功倍,我遗憾地想,如果我在小学学书法时,老师也用这样的方法教,我还能觉得书法课枯燥吗?还能任务观点地描完几个字就丢开吗?还能学了几个学期还写不好毛笔字吗?推而广之,学任何东西不都是如此吗?没有顺序渐进,自以为是地跳过基础课直接上高级班,花大力气也成效可怜。没有遵循科学的方法,激发出学习的兴趣,不是半途而废,就是进步太小。
所以没有愚蠢的学生,只有愚蠢的老师,某种程度来说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