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名

2025-06-25  23:02

21 3 1837

30 网络分享与交流,交友

拖到了晚上十点,今天想写的东西也终于有了主题, 这主题的形成自然而然,就像涓滴细流汇成河流,我在给朋友发了一条消息后,开始了写作。


起因是前几天因为追朋友的日更文章跑到小红书去,刷着刷着看着男频的推荐,我好像一下子洞悉了一条获取流量的好模板,进而引发了我也想在小红书发点自己写的东西寻求互动的心思,但我对小红书发长文的具体的操作不熟,只能先请教朋友。


朋友耐心细致回答问题,毫无保留分享她发长文的方法,简单来说,小红书是卡片式阅读习惯,她想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发在公众号再一页一页截屏发小红书。具体情况一样,操作也可以复制,但我按照那方法操作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文字量太大,一篇东西下来,随便要十多二十多页,截屏截得头脑发晕。


分享的热情也冷下来,我不免思考自己是真的想发吗?想了想可能还是和人的链接太少了,至于真的交流,我都怀疑有没有这个需求,大部分时候我写东西读者都只考虑自己。故事这种东西,更是模糊易误解,万一有人心理有毛病咬我几口多麻烦,不想被动等人评判……一阵思考下来,我发现什么也不发最好,最合适我的状态,然后又惊讶居然孤僻到这种程度了。


我真的不需要交流吗?我说了不算,行为说了算。


前几天在B站有个几十万粉的音乐区up的视频下夸了歌词的翻译,结果歌手和译者都热情回复了。很少得到创作者的回复,让我有些惊喜,也惊喜于一些看似不用说出的感受一旦表达出来会给他人带来多大的鼓舞,换句话可以说叫“夸到点上了”,这让我和创作者有了隔空的默契。


接着有人有不同看法,我也理性回复了对不同译本和作品的态度,也许是这一楼交流的氛围都被控制得很友善、理性、正向,新来的观众都受到感染,于是陆陆续续收到了快500赞,成为评论区的最高赞楼。译者还时不时进来把我回复别人的话点赞了,我很有点小高兴。


我也突然感受到,好像一直单纯做沉默的听众和看客,没有直接把自己对感受到的闪光之处的喜爱或者支持表达出来并传达给为之付出努力的人并收获反馈快乐,以后要多锻炼发现美的眼睛,表达出来。


从这个事件来看,善意、热情、理性的分享和交流是能带来极大快乐的,而我认可的一些理念在交流中也带来很不错的效果。而今天在群里看到大家关于网络好友的讨论,说网上好友是没有利害关系的纯粹友谊,我很赞同。所以,我又重拾了网络分享和交流的热情,至少搞明白的这些东西,够我打开很久了。


这里分享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


上周末,远方的朋友休息,拉着我玩一款可以联机的像素游戏,玩的人不多,我们在熟悉操作的过程中有人加入房间,为了不影响别人的游玩体验和我们的随意节奏,就把人踢了。没想到几天后我上qq时发现一个陌生好友申请,对于这个几乎遗弃的社交软件,如果不是因为有些常用软件是它注册,我几乎都可以销号了,而这几年没个动静的号突然来个好友申请,我疑惑中同意了添加并询问对方是谁。结果居然是那位被踢的人,他从我qq注册的steam号直接找到qq来,热情地询问我对那游戏的感受,热情地请我加他,有空一起玩。


其实我玩游戏的动力源于优秀的故事和世界观设计,很少会玩没什么内容且重复性强的联机游戏,除了极少数好友又游戏社交的需求我会参与一下,其他时候基本都玩的单机。出于礼貌和不想打破对方交流热情的考虑,我决定先同意加好友,至于啥时候一起玩那得看天意。


这件事给我枯燥的日常带来了点乐趣,也让我对网络交流有了更多的思考,一个人因为自己热爱的小众游戏,能主动跑去添加把他踢出游戏的联机玩家,我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一个小众玩家以为遇到同好的惊喜和热情,如果他是个很宅的人,也不知为此付出多大的心力和纠结呢?


接着又想起了b站大火的一则视频,讲的也是一个游戏玩家的故事,她长情于一款游戏,工作应酬后在地铁上看到一个coser正好出她玩的游戏的角色,她尾随上车,鼓起勇气去交流要添加好友,结果一系列的巧合和误会,让她回到出租屋后心态低落,发出了很真情实感的吐槽,自己想遇到一个同频的朋友是如此的困难。本来是无意吐槽却引起大家的共鸣,短短几天播放量破了千万,无数的二创视频和解读涌了出来,加入这场孤独的狂欢。


结局当然是好的,视频作者加到了好友,更多的人通过评论区畅快交流。


但,当代年轻人的社交困境依然存在。


写到这里,我又不免深思网络交流的利弊,结论是,如果现实逼仄滞重,在网络畅快交流也未尝不可,人总要在变与不变中平衡。


我又想起来交流时的观念大都迁移自《如何阅读一本书》,对待作品和对待人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有共通之处,如果展开那有扯远了,到这里吧,也许以后有更多体验可以再说。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

  • 江名   2025-06-26 07:44:11

    日课的分享和交流氛围绝对顶级了,我也是在这里面逐渐习惯分享和互动,不过目前仅限于这里,其他地方还得突破一下

  • 江名   2025-06-26 07:42:30

    莫名觉得这过程像蜗牛爬行,爬着爬着遇到点刺激可能会短暂收回触角,但还是会寻找到合适的道路

  • 扬因   2025-06-26 05:36:38

    日课的氛围,我感觉不错!

  • 扬因   2025-06-26 05:36:10

    我也曾这样迷茫过,几乎啥也没发。但似乎又有一个声音时不时出来让我发点啥。

  • 圆儿   2025-06-26 02:38:04

    说作品不太恰当,其实是每天的练习。

  • 圆儿   2025-06-26 02:37:22

    很有意义的思考。年初我有陆陆续续在小红书发自己的书法作品,一开始想出于记录,后来也想有人交流,再后来对于点赞和留言过于期待。再往后发现点赞和关注的人其实希望回关,我就有点纠结了,感觉离初衷越来越远,就逐渐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