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前,一有假期我就会出去旅行。2019 年 6 月和 7 月,我去了泰国清莱、新疆和缅甸;10 月去了日本福冈;12 月还去了黄山和婺源。
这次出门,我和三姐志不在游玩。因为三姐前一个星期完成一件大事,我觉得可以庆祝一下。周末要返教会,所以我们想在周间旅行。
同事的旅行都是大半年前就计划好的,很多都会在结业礼当天下午或晚上出发,真是半天也不会浪费。
二十六、七岁的时候,托大姐的福,我有机会跟她四处游荡。因为当时我没有做任何文字记录,所以每天发生的小故事早都忘记了。
回港之后,我习惯于每次和三姐旅行前都询问大姐的意见,毕竟她早已走遍中国,对各地都比我熟悉。大姐也很乐意为我们出谋划策,包括行程、住宿、餐饮,有时细致到去哪间餐厅点哪一道菜。
有一次,三姐随口说了一句:“我觉得可以不用什么都问大姐。” 她这句话让我忽然觉得自己很懒,表面上我是问大姐意见,潜意识就是拒绝思考。
渐渐地,我开始学习计划旅行行程,并且开启了悠闲模式的旅行节奏:睡到自然醒,想去哪儿去哪儿。
现在,我更喜欢在一座城市住下几天,在城里或者周边游览一番。小红书里的推荐路线,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写作者的年龄、阅历、喜好、思维模式和旅行目标和自己都不一样。
2019 年12月,我和同事去黄山游玩。在山脚买雨鞋的时候,老板娘给我们看了朋友前一天的微信朋友圈,黄山青峭俊朗、云雾缭绕。同事兴奋不已。
我们乘缆车到了山腰,雨越下越大,自然看不到云海,大家穿着黄色的雨衣在挺拔的松树下拍了几张照便下山了。同事为此扼腕叹息,回港后每次提到黄山都因为没有看到云海而遗憾不已。
我倒是觉得好地方值得多次游览,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发现。这次没有看到云海,不正好给自己一个理由下次再来吗?
和三姐旅行完全没有压力,我们都很随意。早上她一起床就运动,然后把我叫起来,我也赶紧在房间原地跑。洗完澡之后,下楼吃早餐。
三姐这次做的最大贡献就是订好了火车票,我负责住宿安排。星期一订了一个晚上,星期二想续一晚,但是没找到按键,于是又重新订了一晚,贵了十八块。我坐在的士上有些郁闷,三姐说:“不要为一二十块的事情生气,订完就好了。”
第二天在贵阳,我们从酒店打车一小时去了青岩古镇。一进去便在一家扎染小铺子那里买了一小时的东西。付款之后,店家问我们:“你们这是从古镇出来吗?”
“没有啊,我们还没进去呢。前面走是不是北门呀?”
“前面没有路了,这里是古镇周边,你们要往回走,从卖气球左边的门进去才是古镇。”
我和三姐哈哈大笑。除了悠闲旅行,我俩都是旅行购物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