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看课外书是不被允许的,在学校要躲在桌肚里看,或者把前面的书摞起来藏在阴影里看,在家就藏在被窝里,躲在厕所的。
课外书来源也参差不齐,有借来的,有买来的,一般都是学校门口那个盗版书租书店租的。
我们小时候户外运动足够多,初中的同学近视的还属少数,我眼睛看不清纯粹就是因为躲在阴影的地方看那些字体模糊发黄的课外书看坏的。
大概人身上就是有一种逆反性,越是不被允许的事儿,干得越是上瘾。从无意间得到一本《一千零一夜》开始,这么多年过去了,阅读的习惯一直保留。
作为一个学业无成的学渣。读的又是不合时宜的闲书。读书的时候总有一种偷偷摸摸的味道。我的心里悄悄藏着一个拥有一间书房的梦想。
但是我没有勇气把它实现,甚至没有勇气把它说出来。之所以电子书看的多,也是因为看纸质书,太引人注目。而看电子书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你在干什么,反正就是玩手机嘛。跟阅读相比玩手机更符合周围人的认知。
后来结了婚,我成了一个妈妈,我可以以孩子的名义买很多我喜欢的东西。做很多就让我乐在其中的事儿。不会觉得格格不入反而会被人夸赞,你这样好,对孩子好!
安全之余也有一些隐隐的不踏实。我并不是真的为了孩子好,我读书是因为我喜欢,我写字画画,这些事让我开心满足。有时候我甚至因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还会忽略他们,落孩子的埋怨。但是我不敢做真实的自己,我害怕,怕什么,我也说不好……
写毛笔字最早我是在家里橱柜上铺开毛毡和纸,后来餐桌,儿子写作业的学习桌都用过。不像阅读就一本书,或者一部手机。练习书法工具有很多:笔、墨、纸、砚、毛毡、笔洗……
如果每次都得收起来,会耗费很多时间,本来练习的时间就是挤出来的,又会压缩一部分。直到有一天,我下决心布置了一张很小的桌子给自己,在卧室一个狭窄的角落,终于我的东西可以安然的放在那里,我可以自由的使用它,没有我的允许谁也不可以动。
这张小桌子给了我很多勇气。当别人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你看你妈妈为了你多努力。我学会了反驳:我不是为了孩子,就是自己喜欢,我学不学的跟他关系不大。
我逐渐摆脱自己是为了教育才学习的标签,我害怕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压力,他不需要跟任何人对比,哪怕是自己的妈妈。
后来我认识了更多的人,读了更多的书,他们都从不同的方向滋养着我。我感觉自己过的越来越自由,越来越轻盈,越来越相信吸引力法则。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以后过什么样的生活,请现在就按照理想中的样子来生活吧。
从杂乱繁忙的生活琐碎里腾出一小片空白留给自己,种一亩心田,耕耘自己的理想。慢慢的这片空白,会越来越大,它会成为一个轴心,引导你周围的一切绕着它旋转,一切都朝着有序的美好的方向前进。
附一首三毛写的歌
《梦田》
每个人心里一亩 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个 一个梦
一颗呀一颗种子
是我心里的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亩 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个 一个梦
一颗呀一颗种子
是我心里的一亩田
用它来种什么
用它来种什么
种桃种李种春风
用它来种什么
用它来种什么
种桃种李种春风
开尽梨花春又来
那是我心里一亩 一亩田
那是我心里一个不醒的梦
这首歌是原来是齐豫和潘越云唱的,但是我听到的版本是艺术家林曦和她的儿子糯糯的翻唱,很喜欢,觉的很配今天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