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名

2025-06-28  21:31

5 0 1246

33 文字故事与影视化

今日,《诡秘之主》以动画之身降临荧幕,引发的却是如同潮水汹涌般的撕裂评价:一边是原著拥趸心有不甘地喟叹失色,一边是新观众在陌生奇观图景前高呼“牛”语。在如今这汹涌不息的IP影视化浪潮里,小说与荧光间的摩擦并非新鲜事;然而,我们究竟能否于两种看似背道而驰的评价间掘开深井,直面这场本质上是古老难题的“背叛”?那所谓“不可说”的气韵与心潮激荡之处,恰是影像最难驯服的深渊之域。


克苏鲁风所依托的本就是“难以名状”的疯狂本源,原著中那些隐秘知识、内心恐惧与挣扎的心理描绘层层密布,它们编织的不只是一段剧情,更是一段精神漫游。当这些非具象之情绪被压入二维动画的框架之中,那些难以述说之境便已开始了无形销蚀的过程。


面对这般难题,那诡秘世界的塑造者乌贼也曾在访谈中自白:文字中那种不可复制的气息,“那一种状态,是无法被影视复刻的。”


于是这场改编,注定需要一次艰难却也必要的“背叛”。动画媒介自有独特语法,改编者面临的重重抉择困境如迷雾缠绕:既要维护那核心世界的精髓,又须在视听节奏与感官冲击上寻觅制高点;既不能丢弃老读者的热忱,更要在有限篇幅里召唤新鲜目光。这如同走钢丝般艰难,每一步都可能惊动两边敏感的神经。


而原著中“神秘感”的独特气质如薄纱轻裹,本就难以轻易转化为画面语言——如“源堡”幽微的气息、主角在疯狂边缘艰难维持理性时的思绪暗流,诸般复杂宗教隐喻与命运之网,一旦搬上屏幕,其精神维度极可能被剥离殆尽。试想书中主角吞噬魔药时那撕裂灵魂的精神战场,在动画中被简单化为色彩幻象的激烈喷发——这正是艺术形态转换间无法回避的核心落差,灵魂深处的战争骤然化为皮相之舞,原著精神结构最沉痛的精魄也就此逸散。


如此看来,这场“背叛”或许不是失败,而是转化旅途的宿命与艺术本质的无奈,就如同一座巍峨山脉必须经由不同画派之笔重新诠释,从水墨到油彩之间,峰峦姿态如何还能一致?


然而,面对这道永恒鸿沟,真正的艺术勇气不该停步于叹息。我们期望看到的是创作者怀抱敬畏之心完成的“二度创作”:既不全然屈从市场的洪流而简化降维去迎合,又不畏缩于原著的神圣光环。那是一种敢于重新审视、提炼核心,并用动画自身独特艺术语汇将其凝练升华的真诚勇气。


成功的例子如《虫师》:在动画化过程中并非亦步亦趋,它删减或重新诠释了原著部分故事,但它成功提取了原著幽玄与伤魂的本质,化为更具视觉诗意的静水深流。其成功便是超越了浅薄的复制,在画面、音乐节奏甚至留白之处,创造出全新却灵魂相通的美,实现了“二度创生”。


小说文本与视听艺术如同隔着不同物质壁垒的两个世界。所谓“影视化瓶颈”,实为两界艺术语言内在差异的必然表达。


当创作者敢于在这界限间点燃自己的火把,那就不只是改编——而是对原始精神的重新理解与新境界的追寻,在火焰映照之下,文字与光影才实现彼此超越界限的伟大握手。


所有改编都注定是“背叛”,而最伟大的背叛往往是继承父辈火种之后的再生。那真正的艺术灵魂不在不食烟火的虔诚保存中沉睡,而在勇敢接住那火种、并允许它在新领域中烧出全新形状的创造冲动里。


上一篇


关于日课

举报